Omicron BF.7變異株進入內地 內蒙古至少錄500宗染疫個案

Omicron BF.7變異株進入內地 內蒙古至少錄500宗染疫個案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內蒙古呼和浩特發現感染Omicron BF.7變異株個案,值得注意的是,這是目前該分支首次在內地引起本土疫情。

呼和浩特市今日(7日)召開記者會,指出9月28日報告新增的1宗新冠肺炎本土個案,經基因測序檢測,該個案屬於Omicron BF.7進化分支。截至10月3日,內蒙古該變異毒株感染的個案6天已累計報告超過500宗。

感染BF.7的臨牀症狀包括高燒、持續性咳嗽、身體疼痛、頭痛、喉嚨痛、嗅覺改變和食慾不振等,BF.7具有更強的傳染力、擴散性以及逃逸性,極易造成大面積傳播,疫情處置、控制的難度也成倍增加。

據了解,BF.7是BA.5.2.1.7的縮寫,被認為是Omicron BA.5變異株衍生的第三代亞型,中間隔了BA.2.75變異株。BF.7之所以擁有更強的免疫逃逸能力,是因為它獲得了新的基因突變。BF.7在BA.4/5基礎上增加了受體結合域RBD突變R346T,這可以進一步逃逸BA.5感染誘導的中和抗體。

世衛組織(WHO)此前也已關注Omicron BF.7變異株,並警示幾星期內或成為主流病毒株。據悉,在全球範圍,美國目前新增新冠肺炎個案中,BF.7個案佔比約3.4%;在歐洲,比利時BF.7感染者佔比已達25%,德國、法國和丹麥佔比約10%。

新冠變異株KP.2全球蔓延 國家疾控局:內地處於極低流行水平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新冠病毒新型變異株KP.2在全球多國蔓延,國家疾控局周二(14日)表示,該變異株目前在內地處於極低的流行水平。

綜合內媒報道,KP.2是Omicron JN.1變異株的第三代亞分支,也是JN.1變異株中具有較強傳播優勢的一個亞分支,於今年1月2日在印度採集的樣本中首次監測到。2月以來,由於KP.2在全球流行毒株中的佔比增長較快,世界衛生組織(WHO)於5月3日將KP.2列入「需要監測的變異株」。近期,部分國家的KP.2亞分支流行程度相對較高,佔比為10%-30%。

據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5月10日發布的數據顯示,KP.2目前已經取代JN.1成為美國的主要流行株。另據Global News當地時間5月9日報道,KP.2迅速在加拿大佔據主導地位,截至4月28日,KP.2佔加拿大所有新冠個案的26.6%,超過其他JN.1亞變種。

國家疾控局表示,新型變異株目前在內地處於極低的流行水平。(新華社)

國家疾控局表示,中國現階段的主要流行株構成比排在前三位的為JN.1、JN.1.16和JN.1.4,3月11日首次從廣東本土個案中監測到KP.2變異株。截至5月12日,本土個案中共監測到25條KP.2序列。每周報告的本土序列中KP.2佔比在0.05%-0.30%之間,處於極低水平。

南方醫科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生物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趙衛介紹,考慮感染過的人群已經有一定的抗體水平和免疫屏障,所以即使有新的變異株,目前變異株感染後的症狀,仍主要是輕型和無症狀感染者。

趙衛說,出現新的變異株,提示我們新冠病毒並未消失,並且病毒仍在變異,從臨床上來看,現在的變異株雖增加了傳播優勢,但是感染者的臨床症狀和以前的毒株沒有區別,致病性目前看也沒有明顯增加,重症率應不會增加。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