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駐日本大使:中日友好的精神傳統 應珍視並不斷發揚光大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1972年9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與日本簽署《中日聯合聲明》,今年是中日邦交正常化第50年,內媒《澎湃新聞》訪問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他表示,兩國是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也是共擔責任的國際社會重要成員,中日兩千年友好也曾伴隨五十年干戈。
他說,深感中日友好是人心所向,中日關係蘊含着無數的閃光點值得去聚焦,也有無數的正能量值得去發掘,應該珍視中日友好的精神和傳統,並不斷發揚光大。

「實施改革開放的那一年,我有幸考入大學學習日語。我至今記得,當時同學們都是每天花費大量時間跟着錄音機複聽複述日本的時政新聞錄音。通過這種比較原始的學習方式,一方面提高了自己的日語聽說能力,同時對日本社會以及中日關係有了一些初步了解。」孔鉉佑回憶道。

他稱,大學期間1981年底,,中國女排在日本大阪以七戰全勝佳績奪得首次世界冠軍,「當時我們每個人都是心潮澎湃,熱血沸騰,幾乎所有人瞬間聚集到校園,高聲喊出『團結起來、振興中華』的口號。每個人心中此刻都升騰起了揮灑青春、報效祖國的豪情壯志。正是帶着這樣一種心態,我在大學畢業後進入了外交部,至今在外交戰線工作了近40年。」

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接受訪問。(澎湃新聞)

他認為,中日是地緣相近、文緣相通的近鄰。這種淵源從2000多年前的秦漢時期綿延至今。來自中國的漢字、儒學、茶道、建築、飲食等不僅深刻影響了日本人的生活,也塑造了中日兩國社會共同的文化交集。

孔鉉佑指,兩國也是互利共贏的合作夥伴。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初,雙邊貿易不足10億美元。去年疫情持續衝擊的複雜形勢下,這一數字達到了創紀錄的3700多億美元。目前,中國是日本最大出口對象國,日本也位居中國第二大貿易夥伴國,兩國之間的經貿合作堪稱互利共贏的典範,也反覆印證着中日關係發展為兩國人民帶來實實在在的利益。

他說,兩國是共擔責任的國際社會重要成員,中日作為世界主要經濟體,對維護國際地區和平穩定與繁榮振興肩負着重要責任,對應對全球性課題和挑戰有着義不容辭的責任。日本外交長期主張和平發展和國際協調,擁護多邊主義和自由貿易體制。當前,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以及「和平」、「發展」兩大主題空前凸顯,中日關係早已超越雙邊範疇,愈來愈具有世界性影響和意義。

孔鉉佑說,近代,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給中華民族造成深重災難,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這段歷史是中日關係史上最為黑暗和沉重的一頁。日方應該切實汲取歷史教訓,承認加害責任,堅持和平發展,避免悲劇重演。以史為鑑不是為了延續仇恨,而是為了更好地面向未來,特別是更加堅定兩國人民共同維護和平、實現世代友好的決心意志。

他強調,基於這些認識,中日之間應當堅持和平、友好、合作的正確方向,他與同事們也一直在為此不懈努力。

中國駐日本大使孔鉉佑接受訪問。(澎湃新聞)

孔鉉佑又指,在當前百年變局、世紀疫情以及中美博弈、中日國力變化等新的時代背景下,中日之間新老矛盾複雜交織。雙方政治安全互信依然非常薄弱,歷史、台灣、釣魚島等老問題不時凸顯。同時受來自美方等外部因素干擾,日方突出意識形態分歧、干預正常經貿合作、利用多邊場合指責抹黑中國等消極動向明顯增多,兩國關係面臨新形勢下的新問題。

他說,雙方要恪守中日四個政治檔案各項原則,堅持以兩國領導人重要共識精神為指引,不斷增進政治互信,深化互利合作,擴大人文交流,不斷為兩國關係注入正面的積極動力。同時,雙方也要重信守諾,切實尊重彼此差異,有效管控矛盾分歧,為兩國關係行穩致遠排除風險、隱患、障礙,共同努力打造更加成熟穩健、牢固堅韌的中日關係,對此他有充分的信心。

他又指,一段時期以來,日方一些政治勢力不斷渲染「中國威脅」,鼓吹對華示強,積極配合美對華打壓遏制,給兩國關係穩定發展帶來嚴重的消極乾擾。但他明顯感受到日本民間和地方對華交流積極性很高,民眾之中希望中日關係穩定向好的「沉默的大多數」始終存在,但受限於當前政治、社會輿論氛圍,這些積極理性的聲音往往難以浮出水面。

他表示,在長期的對日外交工作中,他有幸結識了日本各界的許多友人,也經歷了中日友好交往的許多感人瞬間,深感中日友好是人心所向。中日關係蘊含着無數的閃光點值得去聚焦,也有無數的正能量值得去發掘,應該珍視中日友好的精神和傳統,並不斷發揚光大。

他強調,自己長期在對日外交一線工作,可以負責任地講,中方始終踐行「中日互為合作夥伴,互不構成威脅」的政治共識,從未把日本當成自己的對手或敵人,始終主張中日和平友好、合作共贏。他又呼籲,兩國青年有機會到對方國家走走看看,相信一定會有很多意外的驚喜和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