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溫旱災供電緊張 南京明起一連兩天「射火箭」人工增雨緩解旱情

撰文:梁子傑
出版:更新:

受南方連日高溫及四川大旱影響,中國多地電力供應緊張。為緩解旱情,南京市氣象局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氣象法》和《人工影響天氣管理條例》相關規定,南京市氣象局在23-24日開展人工增雨作業。

南京市政府表示,經向空域管制部門備案,六合區馬集鎮許家祠堂(118°44′40″E,32°30′40″N)、浦口區氣象局新址(118°35′27″E,32°03′59″N)為增雨作業點,以作業點為中心半徑10公里內的行政區域。

政府提到,作業使用設備為WR-98型專用人工增雨火箭,作業具有一定的危險性,在作業現場安全警戒範圍(距離火箭作業車半徑50米以內)禁止群眾圍觀。

氣象局呼籲,在作業區域內(離作業點半徑10公里左右範圍內),如發現人工增雨作業火箭彈殘骸或故障彈,請立即向南京市氣象局或當地派出所報告,不可擅自拆除、搬動或儲藏;如發現火箭殘體降落時,請注意避讓。

人工增雨作業區域。(南京市委市政府)

中國天氣網2010年3月22日曾發表的《人工增雨的原理及作業方式》指,人工影響天氣要具備一定的天氣條件,晴天或天上的雲很薄就不具備人工增雨作業條件。只有當雲係發展到一定的厚度,這個厚度一般是大於2公里,而且,雲裏邊要有一定的過冷水(低於0度而不結冰的水)含量,雲中要有上升氣流,這樣才通過地面的高炮、火箭或飛機將催化劑攜帶到雲中的有效部位,就能夠起到人工增雨的作用。不過,在大旱期間往往具備人工增雨的天氣過程也少。

資料提到,人工增雨原理可概括地為「觸發機制」四個字,即在充分研究自然降水過程的基礎上,人工觸發自然降雨機制。有雲才能有雨,但不是所有的雲都有降水潛力,只有那些有降水潛力和開發利用可能(雲水資源豐富,雲層較厚,對冷雲來講主要要有較豐厚的過冷水區)的雲才可催化致雨。

2021年8月24日,一名男子在北京后海地區購物區的商店裡睡覺時用防護面罩遮住眼睛。(Getty Imag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