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核酸檢測致環保危機?生態環境部:醫療廢棄物基本日產日清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中國開展大規模常態化核酸檢測,然而部分外媒對此報道稱,大量包括棉籤在內的醫療廢棄物的產生,存在處置不當的風險,會給環境和民眾的健康構成威脅,「正在造成一場生態危機」。對此,生態環境部新聞發言人周四(23日)回應,指中國的醫療廢棄物常規和應急處置能力完全可滿足包括核酸檢測廢棄物在內的醫療廢棄物的處理需求;當前醫療廢棄物基本做到日產日清。

據法新社等外媒指,醫務人員每日用塑料棉籤戳進數百萬人的喉嚨,導致大量的醫療廢棄物,成為「動態清零」總方針給環境和經濟造成的新負擔。其中,法新社稱,大規模常態化核酸檢測會帶來新的挑戰,現時中國每日新增數十宗感染個案,而陽性病例的增加會附帶產生一些被感染的檢測試劑盒、口罩和個人防護裝備,這些醫療廢棄物一旦處理不當,會污染土壤和水道,威脅環境和公眾健康。報道還質疑中國廣大的農村地區醫療廢棄物處置系統一直不堪重負,醫療廢棄物的激增,極有可能促使地方政府處置不當,如直接將醫療廢棄物倒在臨時的垃圾填埋場。

中國開展大規模常態化核酸檢測。(新華社)

對此,生態環境部發言人劉友賓在發布會上作出回應,指疫情發生以來,該部聯合有關部門出台了多個加強醫療廢棄物處置能力建設、監管工作的文件及相關的技術規範。同時指導、督促嚴格落實醫療機構和設施環境監管服務全覆蓋,醫療廢棄物及時、有效收集和處理、處置。實現了醫療機構及設施環境監管和服務100%全覆蓋,醫療廢物、醫療廢水及時有效收集轉運和處理處置100%全落實「兩個100%」的總要求。各地也加快了醫療廢棄物處置能力的建設,處置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升。

數據顯示,2021年中國產生140萬噸醫療廢棄物,年處置能力達到215萬噸,較疫情前提高了39%。各地也積極籌備一批危險廢棄物焚燒設施等應急處理設施,隨時啟動保障應急處理。

劉友賓介紹,近3個月以來,全國涉及疫情中高風險地區的市州和直轄市醫療廢棄物處理設施的日負荷率均低於90%以下,其中97%的地區低於80%,66%的地區低於50%,醫療廢棄物悉數得到妥善處置,基本日產日清。目前,中國醫療廢棄物的常規和應急處置能力可以滿足包括核酸檢測廢棄物在內的醫療廢棄物的處理需求,生態環境部將持續關注醫療廢棄物的產生和處置情況,積極配合衛生健康部門做好核酸檢測廢棄物的分類管理和收留處置,進一步加強核酸檢測廢棄物的環境監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