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幅 中國科學家團隊完成研製1:250萬月球全月地質圖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中國科學家團隊研製了世界首幅1:250萬月球全月地質圖,成果已於5月30日在線發表在國際綜合性期刊《Science Bulletin》。

2015年,由中國地質科學院地質研究所、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台與中國地質大學(北京)等編制完成了1:250萬《月球地質圖》(虹灣幅)的中、英文版,並公開出版發行,但該地質圖僅僅涵蓋月球三十分之一的局部區域。因此,中國科學家團隊開展1:250萬全月球數字地質圖的研製工作,對月球上的地質現象進行更全面細緻的科學描繪。

團隊以中國嫦娥工程數據為基礎,充分利用國際上其它月球探測數據和研究成果,通過對月表地層、形貌、成分、構造和地質時代的研究,提出新的月球地質年表,建立撞擊坑物質、撞擊盆地建造、岩石類型和構造類型的劃分體系,制定月球地質圖編制的標準、流程、方法和圖式圖例,應用GIS平台,完成全球第一幅1:250萬月球全月地質圖。

在新編制的月球地質圖中,基於對月球動力學演化過程的認識更新了月球地質年表,採用「三宙六紀」的劃分方案,將月面歷史分為三個宙,分別為冥月宙(岩漿洋紀)、古月宙(艾肯紀、酒海紀及雨海紀)和新月宙(愛拉托遜紀和哥白尼紀),與月球演化過程中的內動力地質作用為主的階段、內外動力地質作用並重階段以及外動力地質作用為主的階段相對應。

該地質圖表達的要素包括:12341個撞擊坑,其中7548個撞擊坑識別並表達了坑物質,4793個撞擊坑以環形構造表示;81個撞擊盆地,識別並表達了其盆地建造;17種岩石類型,包含5類月海玄武岩,7類非月海玄武岩和5類特殊岩石露頭;14類構造,其中10類內動力成因的構造包括16839條線性構造和364個環形構造,4類外動力成因的構造包括2137條線性構造和4874個環形構造;特殊要素如著陸點、特殊高程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