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可1傳9.5人 張文宏:疫情不會短期結束挑戰來自脆弱人群

撰文:蔡苡柔
出版:更新:

5月22日國家傳染病醫學中心主任、復旦大學附屬華山醫院感染科主任張文宏出席中華預防醫學會第七屆呼吸疾病預防與控制學術會議,他在《新冠肺炎全球流行背景下我國防控策略的實施》演講報告中指出,Omicron傳播速度非常快,可以1人傳染給9.5人,速度超越傳染病水痘。

張文宏也指出,上海這波病毒株是BA2.2,還沒有跨越出來,但將來有可能會有BA3、BA4、BA5,關鍵看病毒的變異得會不會產生比現在傳播更快、更難防控的病毒。他也分析,Omicron的挑戰很大,但主要挑戰來自脆弱人群。

張文宏指出,2020年,根據早期武漢疫情的特徵和2009年的H1N1以及2003年的SARS做了一次比較。發現2019年這一波疫情(COVID-19)和以前是截然不同的,而且它的傳播率是遠遠超過2009的H1N1和2003年的SARS。

他提到,在早期防控階段,中國總結非常好的經驗。第一就是最大化的檢測。第二是對感染者進行最大化的追蹤,把密接者進行很好的追蹤和隔離。第三就是「應收盡收」,把所有病人都收入醫院或者方艙進行治療。這樣的方案在早期疫情來臨的時候效果是非常好的。上海早期疫情的精準防控基本上都是採取了這三種模式。

張文宏續指,但最近面臨的最大的一個挑戰就是Omicron。他提到,Omicron有一個基本的繁殖數(R0),也就是說一個人可以傳染9.5個人。Omicron的傳播很難控制,「這也使得最近全國各地為了能夠達到動態清零的目標,都擴大了檢測和追蹤的規模,甚至採取區域性的靜默來終止疾病的流行」。

上海疫情動用大量的人力封城長達月餘。(VCG)

張文宏提到,其他國家因為採取非藥物干預措施的力度不夠,都在這波疫情中沒能幸免,而且感染率不可能在短期內達到一個很低的水平。

張文宏表示,有人認為Omicron已經演變成為一個新的病毒。事實上從基因組學上來看,這一波上海的Omicron還是屬於OmicronBA2.2這一株,還沒有跨越出來。將來有可能會有BA3、BA4、BA5,關鍵就是看病毒的變異得會不會產生比現在傳播更快、更難防控的病毒。

張文宏分析,上海在這波Omicron襲擊中,接受中國抗疫以來最大規模的一次挑戰。「現在的感染人數超過了60萬,最近研究人員對感染者所有的症狀不斷地進行估算,來明確Omicron在症狀方面的主要特徵。」

張文宏介紹,最近研究人員對Omicron和流感進行了一個深層次的比較。發現Omicron引起的對宿主的炎症應答確實比流感要輕一點,但是它的炎症反應在脆弱人群中還是比較嚴重的。也就意味著Omicron會誘發一定程度的炎症反應,但是程度要弱於流感。如果病人年齡比較大,而且基礎疾病比較重,這種炎症反應有可能就是致死性的。

張文宏認為疫情不悔短期結束,挑戰來自脆弱人群。(資料圖片)

張文宏也提到,現在看到這一波Omicron的挑戰很大,但也應該看到更多的希望。他指出,「全球無症狀感染者的比例逐漸增加,重症比例進一步降低。也就是說我們的挑戰其實沒有預想的那麼高,主要的挑戰還是來自於脆弱人群。」

他指出,上海這一波疫情中總結出來的經驗就是,脆弱人群是面對這波Omicron侵犯以來最大的一個挑戰。對有心、腦、腎等基礎病,還有糖尿病、免疫功能異常、高齡的感染者,它會誘發比較嚴重的炎症反應,出現重型以及危重型的新冠肺炎。目前死亡的病例基本上都與特殊人群誘發的炎症反應以及原發病自身的加重存在非常明確的關係。

張文宏指出,需要回頭看疫苗的作用。前段時間香港的這輪疫情發現90%的人有基礎疾病,在比較了疫苗注射對於死亡的相關性之後,發現疫苗的三針注射對於病死率的保護可以達到95%以上,接近98%的水平。

張文宏指出,有效的藥物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都在逐漸問世,疫苗覆蓋率進一步提高並且可以預防重症。他表示,「可能新冠疫情在短期內不會結束,我們需要更長的時間,更多的耐心,還有更多的勇氣、更多的智慧和科技來戰勝這一切」。

對於未來應該開啟怎樣的全球性防控模式?張文宏提到,中國總結很多經驗。第一個經驗就是核酸的擴大檢測,加大核酸檢測力度也可以把病毒傳播的速度降下來。他也表示,「但這就有個要求,可能要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反覆去做核酸,當然對大家的生活會造成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