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振民間消費 林毅夫建議:封控區每個家庭發放1000元人民幣

撰文:蔡苡柔
出版:更新:

5月18日,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出席國發院活動時建議,向封控區每個家庭發放1000元人民幣,支持他們的消費。他提到,發錢可以是500元消費券,500元現金的形式,也可以使用數位人民幣。

據國家統計局公布,內地4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減11.1%,創下2020年3月以來新低。對於中國今年5.5%左右的GDP增長目標,林毅夫認為依然有可能實現。他指出,面對國內外環境出現的變化,保持增長、提振信心是應對大變局最好的方法。林毅夫此前多次提到,中國經濟到2035年以前,還有每年8%的增長潛力。

林毅夫表示,兩年多時間的疫情反覆和防疫封控中,不少家庭尤其是中低收入戶受到影響。他指出,一方面,他們收入受損;一方面,家庭儲蓄消耗極大。因此目前不管是縣以上,還是縣以下的消費,都出現崩塌式的下跌。

針對這種情形,林毅夫等經濟學家建議,在防疫封控的地方,可以向每個家庭發放1000塊錢人民幣支持他們的消費。他提到,「這1000塊錢人民幣中的500塊錢可以是消費券,針對這些家庭所在地的中小企業所屬行業;另外可以發放500塊人民幣的現金,可以用數字人民幣,這樣也有利於我們推廣數字人民幣」。

林毅夫表示,爭取在動態清零後,應該迅速地恢復生產生活。他提到,在一些封控的城市,很多中小微企業已經到瀕臨破產的邊緣。他認為,要透過有效的政策來幫助這些中小微企業渡過難關。

針對疫情防控,林毅夫認為,具體落實層面上要做到科學、有效,不能層層加碼。他提到,有些地方藉口靜態管理,不讓農民下地。「農時一耽誤就是一年,這會影響到糧食安全。因此各個地方不能層層加碼,層層加碼是一種懶政的表現,這個一定要把握好。」

林毅夫:5.5%的增長目標仍有望實現

談及中國經濟面臨的內部壓力,林毅夫表示,從去年中國經濟面臨三重壓力:「需求收縮、供給充足、預期轉弱。」,其中他認為最關鍵的是預期轉弱。

此外,今年三月開始,Omicron在深圳、廣州、上海多地爆發,不少地方也都在加強對疫情傳播的控制,影響到生產、投資和消費各個方面,讓經濟進一步承受放緩的壓力。

林毅夫認為,要推行常規的逆週期措施,如基建新基建;此外,要避免疫情防控層層加碼,並通過糾偏提振信心;積極的財政政策、積極的貨幣政策也要推行。林毅夫仍認為,通過這樣的努力,假定疫情5月底在全國真正達到動態清零,今年5.5%左右的GDP增長還是有可能實現的。

林毅夫曾指出,中國經濟20年後將超過美國。(新華社)

談到中國面對外部環境的變化,林毅夫表示,美國總統拜登(Joe Biden)2021年上台以後,延續特朗普對華策略,試圖讓一些國家在經濟上和中國脫鉤,在政治上孤立中國。

林毅夫分析認為,美國希望各國跟中國脫鉤,讓中國變成一個封閉的經濟體。但他認為不必那麼緊張。「中國是世界第一大貿易國,按照購買力評價也是世界第一大市場。貿易是雙贏的,而且在貿易當中小經濟體獲得的好處,比大經濟體要多。」

林毅夫稱,只要我們能保持比較高的增長,同時保持開放,繼續推動開放、擴大開放。在這種狀況之下,相信歐洲國家和東盟國家為了自己國內的就業和經濟增長,不會進入到美國的圈套。

林毅夫此前曾多次提到,中國經濟到2035年以前,還有每年8%的增長潛力。只要利用好國內各種有利條件,來克服目前面臨的困難,應該可以實現每年6%左右的增長。

林毅夫指出,「我們在增長上面絕對不能低於美國」,他預計,到了2049年建國一百周年的時候,中國的人均GDP應該可以達到美國的50%,經濟規模可以達到美國的兩倍。他表示,到那個時候,世界可以出現一個新的、穩定的格局,「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保持快速的發展是我國駕馭變局的基礎和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