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北京:加強公廁消殺次數 封控區內不可兩人同時如廁

疫情|北京:加強公廁消殺次數 封控區內不可兩人同時如廁
撰文:孫聖然
出版:更新:

北京的新一波疫情持續,周二(3日)公布了一名感染者因3次上公廁引發近40人染疫後,當局作出最新要求強調,將加強公廁消毒次數,並指封控區範圍內不能兩人或以上同時如廁。

《北京日報》報道,針對近期疫情防控形勢,相關部門對現有的《北京市公廁消毒管理工作指引》進行修改完善,要求做好公廁防疫消殺和公廁清潔人員防護工作。

要求加強公廁消殺、增加公廁消毒頻次,每日對公廁進行2次全面消毒,人體接觸頻繁的部位如水喉、扶手等每日消毒不少於4次。火車站、市場周邊等人流密集場所周邊公廁再增加1次消毒。

根據衛健部門要求,封控區範圍內廁所應一人一消毒殺菌,不能兩人或兩人以上同時如廁。對於區域內關停的廁所,應設置臨時廁所。廁所產生的糞污按照涉疫垃圾處置。封控解除後,臨時廁所徹底消毒後方可移出。

這一新增側引發網民熱議,有網民調侃,「不要惡意如廁,應憋盡憋」、「荒謬的政策開始來了」、「居民樓怎麼辦呀,共用下水道」。

2024公廁選舉|荃灣海興路圓型公廁奪金獎 同區街市公廁急需改善

撰文:陳蓁誼
出版:更新:

今日(19日)是「世界廁所日」,香港廁所協會公布第八屆「2024 香港最佳公廁選舉」結果,其中荃灣區連中最佳及最劣公廁,其中以圓柱形設計的海興路獲得最佳公廁金獎,而最急待改善公廁則分別是荃灣街市(地下)公廁、元朗兒童遊樂場公廁、大元村公廁,以及大館公廁。
協會主席熊志權表示,公廁質素應作出各項提升,如設兒童廁所設施、提升男女廁比例等,改善環境衛生之餘,又可提升城市形象。

荃灣海興路公廁奪金獎,獲評圓柱設計獨特,位處海旁環境優美。(資料圖片/高詩錡攝)

荃灣海興路公廁奪金獎 圓柱設計獨特 位處海旁環境優美

香港廁所協會在全港18區逾300個廁所作實地調查,並以FKOAA「CASH+ME」標準,評出2024年的最佳公廁,當中以圓柱形獨特設計的荃灣海興路公廁奪得金獎,其地點位處海濱長廊,環境優美,符合香港公廁設計及管理指引的 CASH + ME 要求。公廁內部光線充足,並設飲用水設備。此外,牆身前後方向有清晰的公廁指示,進一步便利市民使用。

食環署管轄、位於欣澳站公共運輸交匯處的欣澳公廁則奪銀獎,雖處於交通繁忙地段,人流和使用率高,但其整潔程度和衞生環境良好,廁所能保持無異味。至於奪銅獎的佐敦覺士道公廁,曾於2021年獲選為急需改善公廁之一,經過改善及翻新後,整體設施狀況良好,公廁地面乾淨。

新娘潭郊野公園公廁獲評最環保 天水圍嘉湖奪最佳商場公廁

新娘潭郊野公園公廁獲選為最佳環保公廁,雖然為臨時公廁,但利用太陽能進行沖廁和照明,體現環保意識,而良好的通風和清潔維護,使公廁無異味,讓人感到舒適。另外,天水圍 +WOO 嘉湖商場被評為最佳商場公廁,設有符合 CASH +ME 要求的五星級酒店廁所設施,不僅為居民提供優質服務,也提升了整個社區形象和品質,冀可激勵其他商場仿效,逐步提升公共廁所的水準,讓更多人能享受到優質的衞生設施。

協會選四大劣廁 荃灣街市(地下)公廁滿地積水急需改善

香港廁所協會經巡查後,亦選出四大最急需改善的公廁,包括荃灣街市(地下)公廁,被評為滿地積水、設施破損及殘舊,容易令使用者滑倒;

此外,中環

協會主席熊志權表示,公廁標誌應設計清晰且統一,使公共空間更整潔有序。(陳蓁誼攝)

香港廁所協會主席熊志權提出一些改善措施,包括公廁可設兒童廁所設施,除了提供小型設施,亦可在女廁加裝坐地尿斗,方便女士帶6歲以下男童使用。公廁標誌亦應設計清晰、使用國際通用的圖形符號會更便於理解、統一設計,能使公共空間更整潔有序,提升城市形象和美觀。

龔瑞瓊表示,政府可考慮設置男女共用公廁,能提高廁所的使用率。(陳蓁誼攝)

香港廁所協會副主席龔瑞瓊則指出,男女廁比例亦是一個重要話題,特別在公共場所和大型活動中,常見女廁大排長龍。她指現時男、女廁所的衞生設備數量比例為1比2,建議設計比例調整1比2.5,可有效緩解女廁的擁擠問題。

協會亦表示香港可引入「女性尿兜」以解決女廁排隊問題。(陳蓁誼攝)

龔瑞瓊又建議,政府可考慮設置男女共用公廁,她認為這種設計不僅提高廁所的使用效率,還能夠靈活應對不同時間段的需求,香港也可引入「女性尿兜」,以解決女廁排隊問題。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