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疫情|社區擴散得到有效遏制 兩區首日達到社會面清零目標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上海昨日(19日)新增18901宗新冠肺炎本土個案,包括2494宗確診病例和16407宗無症狀感染者。在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今日(20日)舉行的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上,市衛生健康委一級巡視員吳乾渝介紹,全市疫情近幾天呈下降趨勢,社區擴散得到有效遏制,金山區、崇明區首日達到社會面清零目標。

上海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布會。(影片截圖)

新增個案中,有533宗確診病例為此前無症狀感染者轉歸,1800宗確診病例和16178宗無症狀感染者在隔離管控中發現,其餘在相關風險人群排查中發現。吳乾渝介紹,截至昨晚24時,有52宗重型患者在定點醫療機構接受治療;新增7宗本土死亡病例,直接死亡原因均由基礎疾病導致,其中60歲以下有2人,合併有晚期肺癌、胸腔積液、急性冠脈綜合症,70歲以上有5人,合併有冠心病、心力衰竭、高血壓(極高危)、糖尿病、尿毒症、腦梗塞、晚期胰腺腫瘤等。其中有2人接種過新冠肺炎病毒疫苗,其餘未接種。

吳乾渝介紹,全市單日新增報告100宗以上的街鎮已連續3日降低,社區擴散得到有效遏制。浦東、閔行、松江、青浦和普陀等5區近3日疫情總體呈持續下降趨勢;徐匯、楊浦、虹口、長寧、寶山和嘉定等6區疫情總體處於平台波動狀態;黃浦區疫情仍在小幅上升,靜安區疫情上升趨勢趨緩。而奉賢、金山和崇明等3區疫情持續低位,金山區和崇明區首日達到社會面清零目標。

會上又提到,昨日劃定封控區16650個,比首次劃定減少400多萬人;上海本輪疫情累計陽性感染者中,60歲及以上佔比19%等。此外,昨日市防控辦發布了《關於疫情防控期間上海市民就醫流程的通知》,要求全市各街鎮、居村、各級醫療機構、急救中心等單位均不得以查驗核酸陰性證明作為進出小區就醫、轉送病人和接診的限制。各醫療機構要及時轉運、妥善處置急危重症患者,暢通急救綠色通道,對需要急診急救的患者要及時予以救治。同時,對封控區、管控區、防範區就醫明確了流程和定點醫院。

吳乾渝指社區擴散得到有效遏制。(影片截圖)

另一方面,上海實施高頻次的核酸篩查已有一段時間,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醫院檢驗實驗中心主任高春芳接受新華社採訪表示,此舉十分必要,因任何病原體感染都具有一定的潛伏期,且長短存在個體差異,從檢測技術而言,病毒感染後在人體內有一個增長複製過程,感染初期病毒載量如果低於檢測下限,陽性難以被發現,該時間段就是檢測窗口期;「潛伏期+檢測窗口期」使得在感染初期不一定能夠檢測到陽性結果,故多次檢測可以增加陽性發現機率,同時可彌補採樣誤差可能帶來的假陰性影響等。

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吳清表示,在大規模篩查的資源配置、利用和調度組織上,目前上海已組織各街鎮、社區合理設置採樣點,盡量做好居民的組織發動,很多地區都採取了包括「不叫不動、叫了再動」、「該上門的上門、該下樓的下樓」、「分門棟、分時段、分批次」等一系列組織方法。同時,引導居民在參與檢測過程中嚴格遵守「2米線」間距、戴口罩、不交流,避免交叉感染。

而在採樣力量上,上海已要求各區通過網格化排查,摸清篩查區域內的實有人口數量,合理配置採樣醫護人員;檢測力量上,上海市通過快速新氣膜實驗室、移動核酸檢測車等方式,增強了核酸檢測能力,並通過接受外省市援建、向兄弟城市送樣等方式,進一步增強了檢測能力。目前,上海市單日最大檢測能力達到近500萬管,同時配置逾2000輛樣本轉運車,加快樣本轉運速度。

最後,吳清介紹,當前上海正根據區域人口密度、功能定位等,規劃佈局「固定採樣點+便民採樣點+流動採樣點」相結合的核酸檢測方式,統籌常態化採樣點設置。固定採樣點以上海市現有約200個醫療機構為主;便民採樣點主要是借鑑「書報亭」等形式設置;流動採樣點主要是借鑑「早餐車」的形式,通過設置採樣方艙、移動採樣車等形式提高機動性、流動性。相關設施將主要設在居民區、交通場站、CBD園區等辦公區域、大型建築工地、學校、大型商超、醫藥店等周邊。對於人流比較多的地方,盡量選擇在空曠、通風條件比較好,相對獨立的場地設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