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央媒談動態清零:「一時不便」是為了「長康久健」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內地新冠肺炎疫情未平,上海新增確診仍持續處於高位。在坊間,有關「清零」及「共存」的討論此起彼落,對此央媒周三(13日)發表評論文章,指要堅持「動態清零」,「一時不便」是為了「長康久健」。
《新華每日電訊》發表文章,指兩年多來,中國戰疫經驗證明了動態清零的科學性和正確性,無論是「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還是接下來迎戰各起、各類新冠病毒疫情,實踐和成果反覆證明,動態清零符合中國實際,也是抗擊疫情的最佳選擇,最大程度保護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
文章稱,堅持動態清零就是尊重生命,「在屢次與『強敵』交手的過程中,我們既尊重每一個個體,也從不放棄任何一個群體」;又引述國家衛健委疫情應對處置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組長、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與健康學院常務副院長梁萬年指,從公共衛生的角度看,全人群都是Omicron變異株的易感人群,「我國老年人口數量龐大,一些大城市人口老年化率較高。如果『躺平』,疫情對這類脆弱人群就是一場災難」。因此,面對人口數量龐大、疫苗接種尚不充分的老年人群體,在人民群眾的生命安全這筆「明白賬」面前,容不得絲毫糊塗。
文章進一步表示,堅持動態清零就是尊重科學。科學的眼光,應是理性的眼光,「如果說問題的始因是因為我們對病毒的認識不足,那麼認識到病毒的狡猾多變,警惕其未來的諸多可能,就是我們當下對認識不足的最好彌補」。科學的眼光,亦應是發展的眼光,兩年多來,中國一直在思考如何用更小成本在更短時間內控制住疫情,減少疫情對經濟社會發展、人民生產生活的影響,「不能否認的是,當下人民群眾的生產生活存在諸多不便,但這些短時的『陣痛』都是為了實現更穩固的『長康久健』,讓經濟社會發展更可持續,讓人民生活更美好更幸福」。「危和機同生並存,克服了危即是機。『風物長宜放眼量』,正是此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