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港校提早暑假 雙非學童不再留港?母:曾為來港棄深圳學區
新冠病毒疫情大爆發,特首林鄭月娥2月22日公布,包括幼稚園、小學、中學、國際學校和特殊學校,將調整本學年上課安排,暑假由7、8月提早至3、4月放,充分利用校舍配合全民檢測、疫苗接種、以及隔離用途。
微信公眾號「廣深媽媽」採訪疫情下的雙非家庭,Rachel一家指出,當初為讓小孩就讀香港名校,放棄深圳的「學位房」,未來他們也不再確定是否會留港。
曾放棄深圳學位房 目標是香港名校
雙非母親Rachel與丈夫曾在深港兩地往返通勤長達七年,因疫情而不得不中斷這樣的生活,返回內地居住。如今,Rachel一家決定共進退,將女兒送入深圳的一間知名國際學校繼續小學生涯。女兒從小到大都在上的香港的外教課,則繼續透過網絡進行。
當年赴港產子最高峰時期,Rachel選擇把女兒生在香港,成為「雙非兒童」。一般而言,跨境讀書是雙非兒童最常見的選擇。而Rachel一家在深圳的樓房一旁即是當地名牌小學,女兒如果申請內地身份證,可憑手中的「學位房」輕鬆就讀名校。
Rachel透露,女兒雖不懂粵語,但在三歲通過面試,考取九龍最知名的幼稚園,因為是私立幼稚園,一年數萬港元的學費需自理,不能享受政府的學券資助。但他們還是為了女兒的教育,選擇把家安在香港,把深圳的學位房租了出去。
Rachel表示,深圳那套樓房樓齡雖老,實用面積卻多達100多平方米,是裝修精緻優雅的四房兩廳學位房,所得租金卻還不足以應付香港這套小戶型的租金。他們在香港的住處,位在一個公屋的社區,是狹小的兩房一廳。
而疫情前,她與丈夫每天要搭港鐵往返港深通勤,過關到口岸,再去停車場取車開回公司。她認識了許多類似的家庭,大都是把孩子生在香港後,爸爸在內地工作賺錢,媽媽在菲傭協助下於香港照料孩子。這些家庭因為境遇相同,時常組織親子活動,相互扶持。
Rachel透露,女兒先前透過抽籤派位,入讀一間在港口碑不錯的官立津貼小學,現在一家三口雖已返回深圳,但Rachel的目標非常明確,將來要爭取考進拔萃女書院、瑪利諾修院學校等在香港的知名中學。
至於疫情結束後,會不會舉家搬回香港,讓女兒繼續衝刺直資名校,目標港大科大?Rachel則表示還未確定,「也許搬回香港,也許留在深圳,也許會舉家搬去上海」。
選擇留港 雙非母親:仍期待未來
去年初,和兒子從深圳搬來香港的Daisy也是一名雙非母親。她和兒子住在香港粉嶺一間村屋。Daisy回憶,自己當初來到這間由丈夫委託同鄉找的村屋時,被它的老舊破敗嚇到,但欣慰的是,中學二年級的兒子很快適應了簡陋的住處,把心思放到了學習上,學習成績提高得很快。
她提到,因為兒子的優秀成績,選擇餘地非常大,大學目標初定醫科,希望三年後能通過DSE考試,考取港大醫學院,或通過港澳生聯考,考取中山大學醫學院。雖連日的寒潮和疫情讓人沮喪,但她相信孩子未來值得期待。
疫情之下 誰陪讀成難題
微信公眾號「廣深媽媽」指出,親人來港陪讀的跨境學童很多,其中有些學童因為父母要工作,不得不請祖父母代勞,負責來港監護孫子孫女。
此前有雙非家庭的微信群組傳出,有一位由祖母單獨陪同在港求學的11歲雙非學童,因祖母確診新冠入院隔離,只能獨自在家無人照料。而在中港遲未能通關情況下,雙非家庭要權衡學童求學、父母就業等因素,返深還是留港成為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