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兩銀行停辦現金業務惹議 專家:或涉嫌違規、大銀行不會跟進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內地兩間民營銀行近日相繼發佈公告,宣佈將停辦營業網點櫃面現金業務,包括營業網點櫃面和ATM機自助渠道,隨即引發關注。專家對此表示,事件可能涉嫌違規,並認為大銀行不會跟進。

北京中關村銀行上月28日公告稱,隨著其加快數字化轉型步伐、不斷加大線上業務發展力度,為了給客戶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金融服務,經向有關監管部門報備,該行將於2022年4月1日起停辦現金收付業務,停辦渠道包括營業網點櫃面和ATM機自助渠道。客戶可通過手機APP、營業網點辦理除現金收付以外的其他各類業務;確需現金服務的,可轉賬至他行辦理,北京中關村銀行免收轉賬手續費。

上月初,遼寧振興銀行也發布公告,稱該行為集中資源提升電子銀行的服務能力,為客戶提供更加優質的金融服務,經主管人民銀行批覆,該行將於2022年3月1日起停辦櫃面現金存取款、零錢兌換、殘損幣兌換、自助設備存取款等現金業務。客戶可通過該行手機銀行、微信銀行等渠道辦理資金轉賬業務。

消息傳出後引起輿論關注,有網民認為,雖然目前支付渠道多樣化,但現金仍有其獨特的存在價值,無法完全被取代,並認為存錢、取錢應該是銀行必須提供的一項業務,不能開此先例。此外,更有輿論質疑兩家銀行此舉的合法性,並憂慮未來會有更多銀行跟進。

對此,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表示,停辦現金業務並不會成為趨勢,其可能涉及違規,提到央行此前曾對多家經營主體拒收現金給予處罰,包括一些金融機構。他又指,銀行加快數字化轉型不應該和現金業務起衝突,數字化應該是提升現金業務的便利性,而非取消現金業務。

盤和林又分析,一些銀行可能在往線上走,一個是異地存款限制,一個是網點減少限制現金業務。不過他強調,小銀行以取消現金業務來降低成本,但同時也會流失客戶群體或令客戶群體轉變,將一部分用戶拒之門外,不利於銀行自身業務發展,故他認為大銀行不會跟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