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報告:中美脱鈎中國代價更大 科技業陷入發展瓶頸

撰文:施予
出版:更新:

中美科技戰持續,北京大學發表報告指出,中美科技脱鈎後,雙方雖都有損傷,但中國付出的代價更大,其中晶片製造、人工智能及IT產業更陷入瓶頸。而美國這一戰略增加了中國獲取先進技術和吸引人才的難度。

上述報告由北大國際與戰略研究所在1月31日當天發表。報告指出,在中美脱鈎後,無論在技術面還是產業面發展,中國不但在大部分領域明顯落後,甚至陷入真空狀態,在晶片製造、人工智能及IT產業更面臨發展瓶頸,中國付出的代價比美國更大。

報告說,尤其在晶片製造和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上,目前已形成了脱鈎共識,導致中國目前只剩下「技術含量低或附加值低的行業」與美企有聯繫。

這項報告指出,中國僅在一些小領域居領先地位,但像IT產業經過中美科技脱鈎後,已面臨「巨大沖擊」。相形之下,雙方脱鈎對美國的IT產業沒有明顯影響。

至於人工智能產業方面,報告則提到,中國在人工智能領域仍遠落後於美國。中國3年前才開始培養人工智能領域人才,但美國大學早已培養了這一領域的學生。

這項報告更針對中國的人才斷層問題稱,中國頂級的人工智能領域人才只有34%留在國內,56%已移居美國。至於整體在美國留學的中國公民,多達88%留在當地,只有10%返國工作。

報告又認為,航天科技是中美合作和相互依賴最少的領域。但在高度依賴商業市場的民航領域,中國仍處於劣勢,在核心零件方面仍嚴重依賴美國和其他西方國家。

報告認為,美國的脱鈎戰略還包括組建「科技民主聯盟」,使中國在科技上被完全孤立,增加了中國從他國進口關鍵零組件、獲取先進技術和吸引人才的難度。報告最後建議,中國政府應選擇國際合作和培養人才,才能使中美之間的科技差距不會繼續擴大。

中美科技戰持續延燒後,外界頗為關注雙方動態。據彭博社2021年11月17日報道,知情人士透露,中國正加快實施取代美國和國外技術的計劃,並悄然授權訊息技術應用創新工作委員會(信創工委會)審查和批准雲、半導體等敏感領域的本地供貨商,建立「白名單」以助本土領軍企業實現科技自立等。

對於上述報道,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予以否認稱,「中國沒有制定實施替代美國和外國技術的計劃,更不存在授權信創工委會開展本地供貨商審查、建立白名單等工作。中國始終堅持對外開放,歡迎更多國外企業來華提供符合要求的技術產品和服務。中方始終堅定支持經濟全球化、推動構建開放型世界經濟這一立場沒有改變,也不會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