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2021年GDP增長8.1% 外媒:高於官方和國際此前預測
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形勢嚴峻的情況下,國家統計局周一(17日)發布2021年中國經濟數據:初步核算,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14萬3670億元(人民幣.下同),按不變價格計算,比2020年增長8.1%。
「第四季度按年增長4%,全年增長8.1%,以及12月的工業增加值數據,都高於我們的預期。」包括牛津經濟研究院高級經濟學家胡東安在內的不少專家和外媒,指出了2021年中國經濟的亮點。
另一方面,中國經濟依舊面臨挑戰與機遇。中國始終堅持動態清零疫情防控政策。在這一大前提下,中國GDP仍然增長8.1%。不過分季度來看,中國經濟增速並不平均。2020年三、四季度中國GDP下行壓力不斷加大。而中國人口對經濟的影響,也成為了外媒的焦點。
「總的來看,2021年我國經濟持續穩定恢復,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主要指標實現預期目標。同時也要看到,外部環境更趨複雜嚴峻和不確定,國內經濟面臨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在外媒眼中,國家統計局的這段表述,成為當下中國經濟的最佳註解。
17日上午,國家統計局發布2021年中國經濟數據後,包括路透社、《華爾街日報》等境外主流媒體,迅速發布長文報道、解讀中國經濟。在他們看來,中國經濟的部分數據要高於此前預測。
從全年數據來看,2021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143,670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比2020年增長8.1%。路透社等傳媒關注到,這一數字不僅高於2020年3月政府設定的6%全年國內生產總值目標,也略高於國際金融機構和經濟組織預測的8%增長。
《華爾街日報》寫道:「隨着出口飆升至創紀錄高位,中國GDP數據輕鬆超過了政府設定的6%或以上的官方增長目標。2021年8.1%的增長數字也與經濟學家的預測相符,為中國在新冠大流行後的復甦提供了助力。」
與前三季度相比,第四季度GDP的增長有所放緩,為4%。不過,這一數據也超過了路透社稍早之前預測的3.6%。
路透社認為,中國經濟的一個亮點是工業增加值。2020年12月份,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按年增長4.3%,按月增長0.42%。這高於路透社此前預測的3.6%。
中國全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為544,547億元人民幣,比2020年增長4.9%,略高於外界預測的4.8%。
牛津經濟研究院首席中國經濟學家胡東安,在接受《南華早報》採訪時表示:「2020年第四季度GDP按年增長4%,2021年全年增長8.1%,以及12月的工業增加值數據,都高於我們的預期。」
路透社:零售額增速放緩 表現低於預期
不過,從數據的角度分析,中國經濟仍有不少挑戰。路透社等傳媒關注到,受到2021年底一系列地區性新冠疫情的出現,中國12月零售額低於預期,僅較2020年同期增長1.7%,為2020年8月以來的最慢增速。而路透社援引的分析師此前預計,11月份零售額上漲3.9%,之後將繼續上漲3.7%。
《華爾街日報》認為,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2022年面臨的挑戰是,在經濟增長放緩之際,如何通過推動長期經濟改革,來減少不平等、債務,以及對世界的依賴,來保持疫情之後的持續復甦。
報道稱,中國經濟2021年經歷了兩個「截然不同的篇章」。上半年,由於出口導向型的經濟復甦「取得進展」,GDP按年飆升12.7%。「與新冠疫情最初黑暗的日子相比,這一數字令人欣喜。」
但下半年,受到全球大宗商品價格飆升,斷電、全球供應鏈混亂、半導體短缺,以及全球新冠感染人數的不斷攀升,中國經濟受到了影響。
中國經濟前景整體的疲軟,很大程度上要歸結於新冠疫情。新冠疫情也不斷用新變種「折磨」着世界。
對於2021年三、四季度增速放緩,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接受《焦點訪談》採訪時表示:最突出的就是由於疫情衝擊帶來的這種供應鏈所出現的這種缺櫃、缺芯、缺電、缺煤、缺工的問題。大宗商品的衝擊導致大量中下游企業和一些中小企業承擔了很多的成本,導致我們的經濟活力會出現一些下滑。我們還要看到更深層次的一些因素,就是一些政策的調整和戰略的實施,產生了疊加效應,出現了「幾碰頭」的現象。
劉元春認為,中國經濟增長速度肯定還有空間,同時中國宏觀經濟政策空間也非常大,要想使中國經濟增長速度再有一個明顯的提升,絕對是沒有問題。如果採取歐美這樣的「大水漫灌」、超級寬鬆的宏觀政策,那一定會帶來大量的後遺症,從而影響今後的高質量發展。
另一大受到關注的點,是中國統計局公布的人口數據。國家統計局17日發布的數據顯示,2021年末全國人口141,260萬人,比2021年末增加48萬人。全年出生人口1,062萬人,人口出生率為7.52‰。
人口與經濟之間有何關係?財經雜誌《巴隆氏》(Barron's)17日援引中國中央財經大學教授弗魯梅尼(Barbara M. Fraumeni)指,她的團隊的分析發現了令人信服的證據,表明即將進入勞動力市場的年輕新員工,在教育等方面擁有更高的人力資本,這讓員工在經濟上更有價值。在某種程度上,更有生產力的勞動力將彌補更少的勞動力。
國家統計局局長寧吉喆17日在發布會上回應稱,出生人口減少問題是多種因素綜合影響的結果。人口增速放緩是我國經濟發展特別是工業化、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客觀結果。老齡化、少子化也是發達國家乃至一些新興經濟體普遍面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