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食以安全套為造型引青少年購買 官媒:形成雙重傷害應加強管制
「惡搞零食」近年來風靡兩岸三地,它們大多是以成人用品為造型的糖果、糕點等,並以此噱頭吸引了大量青少年的購買。
據《北京青年報》報道,深圳有家長近日就在14歲兒子的床頭,發現一盒疑似「安全套」的糖果,該家長就擔心青少年在接觸到這類「惡搞零食」時會受到不良影響。
「惡搞零食」的風潮近年來在網絡興起,並逐漸成為「網紅」產品。在某內地網購平台中就有數十間零食店舖,都將該類零食放在貨架C位(中心位置)進行銷售,售價在幾元人民幣至十幾元人民幣不等。而為了博取青少年的眼球,該類零食大多數以安全套、衛生巾等作為造型;還有的零食被命名為「老婆乖乖丸」、「老公溫順顆粒」等。
值得注意的是,「惡搞零食」的包裝上往往缺少生產廠家等信息,食品安全令人擔憂。有商家表示,商品是店舖購買原料後通過模具自行製作生產,「因為『惡搞零食』更有市場,可以保證吃起來沒有問題。」
不可否認的是,「惡搞零食」的出現確實吸引了大量青少年的眼球。但青少年群體世界觀、人生觀及價值觀並不成熟,亦缺乏一定判斷能力。有家長就擔憂孩子接觸到這類「惡搞零食」後,會對「性」這一話題有過早的接觸,令本屬於嚴肅的性教育變得娛樂化。
事實上,生產及售賣這類「惡搞零食」違反了相關法律,其中《食品安全法》規定,「食品和食品添加劑的標簽、說明書不得含有虛假內容,不得涉及疾病預防、治療功能。」;《廣告法》規定「廣告應當真實、合法,以健康的表現形式表達廣告內容,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要求。」、「廣告不得含有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不得欺騙、誤導消費者。廣告主應當對廣告內容的真實性負責。」、「產品不得妨礙社會公共秩序或者違背社會良好風尚;不得含有淫穢、色情、賭博、迷信、恐怖、暴力的內容。」
據了解,內地多地市場監管部門今年以來對「惡搞零食」進行整治行動。江蘇蘇州市監部門對兩間店舖進行檢查時發現,有29種、503件「網紅」零食存在問題,大部分是「惡搞零食」,執法人員對上述全部產品採取強制扣押措施,並對上述兩家店鋪進行立案調查。
此外,針對「惡搞零食」的出現,多間內地官媒發生批評。《中國婦女報》表示,「惡搞零食」既給未成年人的心理帶來不良影響,還可能傷害未成年人的身體。「孩子的錢最好賺」,不少商家深諳此理。針對坑害未成年人的「消費陷阱」,要加大懲治力度,保護好未成年人的合法權益,築牢未成年人的保護屏障。
《南方日報》認為,零食是很多孩子彰顯童年快樂和幸福的標配,不法商家不惜以低俗、骯臟和齷齪的包裝誘導孩子們的好奇心。此類毫無底線的「惡搞」,有悖相關法律的規定,更讓孩子們天真無邪的心靈受到污染,危害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