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5天席捲9個地區 李蘭娟院士解答如何防範變種病毒
新冠肺炎再現變種病毒,世界衛生組織(WHO)日前將B.1.1.529病毒株命名為「Omicron」(奧密克戎)。《健康時報》報道,從11月24日南非報告發現變種病毒Omicron後,比利時、以色列、英國、德國、意大利、香港等9個國家和地區已報告發現該新型變種病毒。
對於Omicron為何要密切關注,其危害性有多大,現有的疫苗對該變種病毒是否有效等問題,中國工程院院士、傳染病診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李蘭娟一一解答。
世界衛生組織近期召開會議,討論南非新變種病毒B.1.1.529,並列為「值得關注」。B.1.1.529最初於11月11日在南非鄰國博茨瓦納首次發現。根據現有病毒學分析數據,南非豪登省90%的新冠感染病例可能已感染此變種病毒株,且「可能已經存在於南非的大多數省份」。
李蘭娟指出,從B.1.1.529首次報告到成為南非部分省份的流行的優勢株的時間不足半個月,表明Omicron在人群中的傳播效率較高,因此世界衛生組織將Omicron確定為需要密切關注的病毒株。這意味著,世界衛生組織認為Omicron可能具有更高的傳播力,或者提高重症風險,或者降低目前診斷、疫苗和療法的有效性。
她表示,目前關於變種病毒株Omicron的危害性研究和報導較少,世界衛生組織將Omicron確定為需要密切關注毒株的目的,也是建議各國加強對Omicron的測序、監控、以及流行病學追蹤。
李蘭娟解釋,病毒變異是客觀規律,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是介導病毒進入人體細胞的關鍵蛋白,也是疫苗設計的主要靶點分子。病毒為了適應環境和人體,會發生變異甚至進化,有可能增強傳播力和毒力,增加致病性,但變異也可能相反減弱致病性,因此判斷Omicron的危害性還需一段時間觀察評估。
對於內地的疫情防控政策,是否需要就應對Omicron作出改變的問題。李蘭娟表示,通過兩年來的抗疫,內地已成功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外防輸入的精準經驗,既不麻痺大意也不必要恐慌,但需繼續加強境外輸入人員的精準管理,特別是對來自疫情嚴重的國家的人員要強化核酸檢測,實現閉環管理。
此外,要加強進口貨物的檢測和管理,同時加強從事進出口如物流、海關和冷鏈工作人群的健康監測力度,確保第一時間阻斷進口「物傳人」的傳播鏈。
她介紹,病毒變異可降低疫苗誘導產生的中和抗體的保護作用,但疫苗的作用應該還存在,目前對Omicron還知之甚少,評估其傳染力,致病力和對疫苗影響仍需要時間。此外,病毒一直都在變異,因此應該持續加強針對新冠疫苗和藥物的研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