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micron|復旦教授:新毒株預計難成氣候 不會造成大規模流行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南非近期出現新冠病毒變種病毒株B.1.1.529,世界衛生組織開會後將之以希臘字母Omicron命名。據南非科學家和衛生部警告,該變異毒株具有大量突變,或使其傳染性更強,並能避開由之前感染或接種疫苗所引發的一些免疫反應。不過有內地學者判斷,新毒株預計難成氣候,不會造成大規模流行。

據《國際金融報》周六(27日)報道,復旦大學特聘教授、生物醫學研究院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徐建青受訪指出,南非新毒株目前還沒有數據可做出準確判定,但就認為其可能會在非洲流行,在歐洲、美洲等其他洲蔓延的可能性則不大。

Omicron被懷疑可能演化自愛滋病患者,不過徐建青分析,倘這屬實,就更難流行,因為病毒從來非變異越多就越容易流行,「客觀上來講,德爾塔毒株已經是進化完美的毒株了,目前這一階段,我認為,如果南美人群中出現新毒株,更值得關注」。

他又舉例解釋,愛滋病患者因免疫力弱,不足以清除病毒,導致病毒持續感染及驅動病毒變異,「病毒逃逸一般是以犧牲自身複製和傳播能力為代價的,變異越多,病毒獲得了在該個體中持續的能力,但它卻丟失了在人群中的傳播能力!這就如同一個人在一個環境中適應的越好,他就越難以適應其他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