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擁全球現役最強「阿帕奇」 大陸「霹靂火」 能否抗衡?
導言:2021年10月3日,中國國際航空航天博覽會在珠海閉幕,會上展出多型中國自研武器裝備,其中數型裝備被指或在可能的台海衝突中扮演重要角色,相關訊息引發各界關注。以此為契機,本系列文章結合公開資料,通過深入檢視大陸對台作戰武器儲備,嘗試描繪一幅未來可能的兩岸戰事圖景。
解放軍現役最先進的兩型武裝直升機分別為武直-10和武直-19,前者中文代號為「霹靂火」,是專業武裝直升機,後者中文代號「黑旋風」,為武裝直升機兼偵察直升機。
這兩型武裝直升機可形成高低搭配的攻擊體系,在可能的兩岸戰事中,應是中國陸航部隊的主力裝備。
武直-10經歷了漫長的研發過程,最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國軍工產業已經開始着手研製專業武裝直升機。2000年左右,武直-10開展試製,並於2003年完成首架原型機的試飛。2012年,武直-10在第九屆珠海航展正式公開曝光,於2016年完成解放軍陸航部隊全部列裝。武直-19的服役時間稍晚於武直-10,起飛重量也較前者小,可視為解放軍陸航攻防體系中,武直-10的配合與補充機型。
在上世紀的很長一段時間內,因種種因素,直升機在解放軍中的研發優先級較低,中國軍用直升機的性能和列裝水平相對落後,嚴重拖滯了陸航部隊的發展步伐,而隨着武直-10和武直-19的大量服役,及後續其他機型的研發,這一情況得到改觀。
下面就武直-10的性能參數作簡要介紹:
武直-10採用西方典型武裝直升機構型,五葉片主旋翼,四葉片尾旋翼,縱列座艙設計,正面配備防彈鋼板,可承受12.7毫米機槍彈射擊。此外,武直-10的後續機型還在機體側面出現楔形輪廓線,以降低雷達反射截面,並在主旋翼整流罩前設有一把割纜刀,掠樹飛行之類低空行進時,可避免雜物纏住主旋翼轉軸。
武直-10的機頭球鼻中集成了熱影像夜視裝置、激光測距儀、電視攝影機等,座艙內則採用玻璃化設計,大量使用液晶顯示器,操作界面簡潔。搭載火力方面,武直-10可掛載直升機專用空空導彈、反坦克導彈、火箭彈發射巢等,並配有一管23毫米機炮,能夠遂行反裝甲等地面各類軟硬目標及火力支援等多種任務。
在對台戰事中,若武直-10批量成功上島,則可在城市攻堅、山區叢林索敵、反裝甲反步兵等多種場景中發揮重要作用。而其面對的威脅,除去台軍的單兵反坦克導彈、高射機槍、反器材狙擊槍等地面火力,主要是台軍「阿帕奇」旅。
2018年7月,台灣向美國採購的阿帕奇武裝直升機正式舉辦成軍典禮。該軍購專案名為「天鷹計劃」,共計30架阿帕奇,除去已經失事損失的1架,其餘均配置在台陸航601旅,駐地為桃園龍潭。
作為全球現役最強的武裝直升機,阿帕奇相對武直-10仍有較大優勢,前者為起飛重量可達10噸的重型直升機,轉場航程為1,900公里,後者起飛重量7噸左右,為中型直升機,航程也只有阿帕奇的三分之二左右。在雷達及電子對抗方面,阿帕奇也是武直-10所不能及的。
更大的起飛重量意味着更強的掛載能力。數據顯示,阿帕奇最多能掛載16枚「地獄火」反坦克導彈,理論上單一架次就能擊毀16輛主戰坦克。由於其優秀的航程,阿帕奇可在空中長時間停留,於台灣全境巡飛作戰,對解放軍的陸航部隊及其他地面人員裝備造成重大威脅。
不過作為體系化作戰的一部分,儘管台軍阿帕奇旅有一定的相對優勢,但恐怕無法過多影響戰事進程。曾有報道指,因保養維護等問題,台軍阿帕奇機群的完好率正在逐年下降,且作為解放軍首波火力打擊的重要目標,能存活幾何留待與武直-10纏鬥也屬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