麗水首次報告「鸚鵡熱」病例 7人染病1人死亡皆屬重症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據浙江麗水市疾病防控周二(5日)通報,麗水市中心醫院和麗水市人民醫院自9月上旬開始先後收治了7宗畏寒、發熱、全身乏力症狀病例,其中1宗救治無效死亡。經實驗室檢測宏基因檢測,確診鸚鵡熱病例6宗,臨床診斷1宗,為當地首次報告鸚鵡熱病例。
通報顯示,患者表現為劇烈頭痛、全身肌肉疼痛,而後出現咳嗽、咳痰、呼吸困難、發紺、煩躁、重症肺炎等,病程長,病情重。據指,鸚鵡熱又被稱為飼鳥病,最初發現本病多見於玩賞鸚鵡者,故命名為鸚鵡熱。其為一種細菌性人畜共通傳染病,由鸚鵡熱披衣菌引起,傳染源主要包括鸚鵡、長尾鸚鵡、相思鳥、金絲雀、鴿子、海鷗及其它鳥類等,甚至鴨等家禽也可成為傳染源。同時,病人咳出的痰亦對他人具傳染性。
人群感染後不一定產生免疫力,該病並無持久可靠的免疫力,加上疫苗接種效果仍不理想,故對易感的健康人群尚少有效的防護手段。而侵入人體後,鸚鵡熱衣原體的潛伏期通常為7至15天,短的3天,最長可達45天。此外,復發可發生血栓性靜脈炎,有時發生晚期併發症肺梗死造成患者死亡,亦有可能發生心內膜炎、心肌炎、心包炎、黃疸性肝炎、化膿性中耳炎、急性支氣管炎等併發症,惟不多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