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包容放射性物質千年以上 中國核廢料固化技術獲新突破

撰文:蘇子牧
出版:更新:

能包容放射性物質千年以上,據國家原子能機構最新消息,中國核廢料固化能力獲重大突破。

9月11日,中國首座高水平放射性廢液玻璃固化設施在四川廣元正式投運。這是中國核工業產業鏈後端標誌性工程,其投入運行標誌中國已經實現高放廢液處理能力零的突破,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具備高放廢液玻璃固化技術的國家,對中國核工業安全綠色發展具有里程碑意義。

在投運儀式現場,項目聯合指揮部經過驗證評估認為,自8月27日工程啟動熱試車、生產出第一罐放射性廢液固化而成的玻璃體以來,產品質量可控,設施運行穩定,相關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設施已具備運行條件,可轉入正式投運。

據了解,放射性廢物處理是核能安全利用的最後一環,其中難度最大、技術含量最高的是高放廢液處理。放射性廢液玻璃固化,是在1,100度或更高温度下,將放射性廢液和玻璃原料進行混合熔解,冷卻後形成玻璃體。

由於玻璃體浸出率低、強度高,能夠有效包容放射性物質並形成穩定形態,該技術是目前國際上最先進的廢液處理方式。其核心技術與難點在於,需要包容率高、穩定性好的玻璃固化配方,形成的玻璃體能包容放射性物質千年以上;需要耐1,150度以上高温且年腐蝕速率小於15毫米的熔爐,保障玻璃熔制條件;需要自動化、遠距離操作系統設備,需要強大的工業與製造業基礎做支撐。此前,世界上僅美、法、德等國家掌握了相關技術。

報道稱,該項目2004年由國家原子能機構批准立項,採用國際合作模式,由中國、德國聯合設計,中國核工業集團所屬中核四川環保有限責任公司負責建設,多家單位參與。設施投運後,預計每年可安全處理數百立方米高放廢液,處理產生的玻璃體將被深埋於地下數百米深的處置庫,達到放射性物質與生物圈隔離的目標,實現徹底安全,為核能利用提供堅實保障。

國家原子能機構總工程師劉永德接受採訪時表示,下一步,該機構進一步優化核環保產業佈局,繼續完善核環保能力體系,加快放射性廢物治理進程,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