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雙減|官媒:補習加劇教育不平等 從家長焦慮中榨取價值

撰文:朱加樟
出版:更新:

內地大力推行教育「雙減」,校外培訓行業一夕之間成為重拳監管對象,各地都出現倒閉潮。
官媒新華社旗下的《新華每日電訊》昨日(4日)刊文批評,校外補習的惡性競爭加劇了教育不平等,甚至從家長的焦慮中榨取價值。

針對「雙減」的實施情況,據教育部官方透露,今年5月至7月,各地共組織責任督學27.5萬人次,到24.8萬所學校開展督導,基本實現了全覆蓋。(視覺中國)

《新華每日電訊》的文章指,內地於近幾周打出「組合拳」,進一步減輕學生課業負擔、加強對校外培訓機構的規範、調節並限制未成年人網絡遊戲時間。

文章指,多年來,內地學生大多面臨著超負荷的課業壓力,近視、睡眠不足、體質欠佳等情況並不鮮見,引起全社會關注。過去幾年間,全國多地隨處可見營利性校外補習班的巨幅廣告及其教學點。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補課產業鏈」依然在網上盛行,規模迅速膨脹。這在給學生加壓的同時,也給家長帶來更重經濟負擔。

文章又指,校外補習的惡性競爭加劇了教育不平等,甚至從家長的焦慮中榨取價值。有些家長為此大把花錢,一些大城市的家庭,每月在孩子校外補習上花費的費用已超過對食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的消費總額。

文章又引述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指,官方近月一系列新舉措旨在提高校內教育的效能,根據學生需求,因材施教,教師可適當增加課後服務;同時在評價體系中,扭轉「唯分數」、「唯升學」的教育評價導向,這是面向未來培育人才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