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變種病毒肆虐下應接種第三針? 專家解畫

新冠疫苗|變種病毒肆虐下應接種第三針? 專家解畫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新冠Delta變種病毒自江蘇南京祿口國際機場開始持續蔓延,且與早前廣東疫情一樣,皆發現有已完成接種兩針新冠滅活疫苗的確診者。對此,多名專家周四(29日)接受澎湃新聞訪問時提出,對一些重點人群,如醫護人員、機場工作人員等,應接種第三針疫苗以增強免疫。

多項研究顯示,人在接種新冠疫苗6個月後體內中和抗體水平會明顯下降,對此香港大學生物醫學學院教授、病毒學家金冬雁表示,滅活疫苗激活細胞免疫的能力比較差,惟其可以激活記憶的b細胞,對減輕病症,減少重症程度是有用的,然而對減少感染這一重要目標而言是不理想的,「如果打了疫苗了還是發生聚集感染,還是會發生一傳十傳百這種情況肯定對防控也是不利的」。他指,國外已實施為部分人群打「加強針」,國內亦應考慮相關問題。

中國疾控中心病毒病預防控制所專家盧學新表示,打第三針加強免疫,主要考慮的因素有安全性、有效性以及可及性。據科興發表在Medrxiv的一項新冠滅活疫苗Ⅱ期臨床試驗中期結果表明,兩劑疫苗免疫程序能產生良好的免疫記憶,而第三劑能夠迅速誘導強烈的免疫反應,28天中和抗體滴度比第二劑後28天增加了3至5倍,且兩劑間隔時間越長,增長倍數越高。

至於打第三針的對象,盧學新表示,按緊迫性和風險評估,一線人員、出入境相關人員及高風險行業從業人員及公共服務人員應屬第一梯隊。金冬雁亦認為醫護人員、機場工作人員、老人看護人員等高危人群需盡快接種第三針,提高中和抗體水平,又稱這只有好處沒有壞處。金又認為,新冠抗體檢測應該變成一個常規操作。

最後就第三針滅活新冠疫苗是否可以加上滅活的Delta變異毒株,盧學新表示,這還需要考慮病毒變異速率,接種的時效性等影響因素。金冬雁則強調「更換毒株緩不救急,做不過來」,認為目前是病毒在與人的免疫賽跑,也許等新毒株的疫苗做出,又開始流行其他毒株,因此打已經有的疫苗就可以。金又指,研究顯示不同的疫苗「混打」能更好地激發人體免疫反應,故條件許可下第三針可選擇如復必泰等其他技術路線的疫苗。

中大研究指接種復必泰或科興 有效降染疫引致嚴重疾病及死亡風險

撰文:呂婉怡
出版:更新: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發現,接種復必泰及科興疫苗可對Omicron病毒變異株引發有效的免疫T細胞反應,減低感染引致的嚴重疾病和死亡風險。研究團隊指出,T細胞並非預防感染的主要免疫成分,惟可以消除受病毒感染的細胞,以阻止病情惡化。而接種兩劑復必泰或者科興疫苗,可引發較強的T細胞反應。中大醫學院何鴻燊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系主任許樹昌表示 ,60歲以上長者等高危組別應廣泛接種加強劑。

中大醫學院何鴻燊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系主任許樹昌(右)呼籲市民應廣泛接種疫苗,尤其高危組別,以預防感染後的病情惡化。(呂婉怡攝)

研究團隊早前在本港3間疫苗接種中心招募659名市民,分為數個組別跟進研究,即接種兩劑復必泰或科興疫苗、接種同源疫苗或異源疫苗作加強劑、沒有接種加強劑、或曾感染任何一種新冠病毒株。

研究人員在接種疫苗前後一個月或康復期間採取血液樣本,結果發現接種兩劑復必泰或科興疫苗後均能誘導「記憶T細胞」,並在每次感染新冠後,都會被重新激活產生免疫反應,預防不同新冠病毒變異株引致的嚴重疾病。而接種第三劑復必泰或科興疫苗則均能增強已減弱的T細胞反應。

許樹昌(右)表示,現時病毒變異途徑多及快,打疫苗的主要作用不再是防感染,而是防重症,因此需依靠T細胞反應。(呂婉怡攝)

中大醫學院何鴻燊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系主任許樹昌表示,現時病毒變異途徑多及快,打疫苗的主要作用不再是防感染,而是防重症,因此需依靠T細胞反應。他又指,T細胞反應會隨時間減少,因此呼籲市民應廣泛接種,尤其高危組別,如60歲以上長者、醫護人士,上一針接種時間已超過6個月,應再接種一次加強劑,以預防感染後的病情惡化。

中大醫學院研究團隊最新發現,接種復必泰及科興疫苗可引發有效的免疫T細胞反應,減低新冠感染引致的嚴重疾病和死亡風險。(呂婉怡攝)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