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單車頭盔猶如蛋殼般一碰就碎 產品檢測不合格率高達76%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民眾踩單車或駕駛電單車時都會佩戴頭盔,當發生交通事故時,就能有效保護駕乘人士的頭部,降低死傷率。
近期,廣東、江蘇接連發生了兩宗電動單車與汽車碰撞事故,司機都有戴頭盔,但仍然受傷嚴重。
《央視》報道,經調查,原來傷者所佩戴的頭盔結構簡單,缺少緩衝層內襯,頭盔猶如蛋殼般一碰就碎,更從中揭發市面上大多的頭盔都不合格,質量堪憂。

廣東中山、江蘇南通接連發生電動單車與汽車碰撞事故,電動單車司機有戴頭盔,但傷勢嚴重,其中一人眼睛被破裂的頭盔碎片刺傷,另一人頭部外傷、頸椎骨折。

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對市面上的電動單車頭盔產品作風險監測,共採樣60批次的頭盔,經檢測結果發現,當中有46批次不符合相關標準要求,不符合率達76%,其中20批次無緩衝層結構頭盔,全部不符合監測要求。

承擔本次風險監測之一的浙江方圓檢測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的檢測工程師稱,吸收碰撞能量性能主要考核頭盔在電動單車駕乘人員發生碰撞、跌落事故時保護頭部的情況,是頭盔產品最為核心的安全指標。

工程師張治權表示,殼體和緩衝層是電動單車頭盔主要的組成部分,其成本約佔頭盔整體成本的70%。然而,部分生產企業為了節省成本,使用劣質的殼體和緩衝層,甚至不使用緩衝層,導致頭盔吸收碰撞能量性能不過關。他直言,若發生嚴重碰撞,「這種頭盔戴着,作用微乎其微」。

事實上,部分頭盔不僅殼體和緩衝層質量性能不過關,頭盔剛度也不達標,在緊急情況下無法起到保護作用,而剛度是指材料或結構在受力時抵抗彈性變形的能力。

張治權介紹,剛度性能試驗主要考核頭盔殼體與緩衝層強度,模擬發生事故時,司機倒地後被車輛輾壓頭部的情況。在檢測中,其中一款無緩衝層頭盔在壓力作用下變形明顯,殼體裂開。

無緩衝層頭盔在壓力作用下變形明顯,殼體裂開。(影片截圖)

經檢測,60批次電動單車頭盔中,共有44批次吸收碰撞性能不符合標準要求;31批次佩戴裝置強度不符合標準要求;23批次剛度性能不符合標準要求;38批次頭盔耐穿透性能不符合標準要求。

市場監管總局質量監督司安全評估處處長李賀軍表示,根據監測結果,市場監管總局已向有關企業發放產品質量安全風險告知書,督促企業消除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落實產品質量安全主體責任,切實保障消費者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