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賽格大廈晃動疑涉共振效應 潘焯鴻教如何辦別結構安全及自救
深圳市福田區華強北街道賽格大廈發生晃動,一度引起恐慌,大批人員從大廈撤離。目前賽格大廈已經全部封閉,相關專家進入大廈檢測,晃動原因待查明。
建築工程師、中科興業董事總經理潘焯鴻被視為沙中線醜聞「吹哨人」,他在接受《香港01》訪問時表示,根據現時有限資料,賽格大廈並未出現結構危險的特徵。
潘焯鴻又提醒,如果身處建築物出現強烈搖晃,逃生最安全通道是大廈的核心筒結構,此外逃出後亦要遠難大廈範圍。
據深圳住建局的通報,大廈當時出現振動現象,大廈主體結構及周邊環境未發現涉及安全異常情況,大廈主體結構安全。深圳賽格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彭愛雲在回覆傳媒查詢時亦稱,大廈沒有發現甚麼問題,晃動的具體原因,猜測可能因為風、或其他因素產生的物理共振效應。但具體情況還要視調查結果而定。
潘焯鴻解釋,大廈結構可分為兩部份﹐「Superstructure」是指地面以上的上蓋部份,「Substructure」就是指隱藏在地底的地基部份。一旦大樓出現結構危險,首先承力牆及柱樑會出現裂紋,並且會不斷增生,擁有玻璃幕牆大廈更會頗高機會出現玻璃爆裂。潘焯鴻表示,根據現時有限資料,賽格大廈並未有出現此類情況。
地基的部份,潘焯鴻指可以到地庫觀察有否比以往嚴重的地下水滲入,作為大廈主要垂直裝置的電梯是否能夠正常運作、供電系統是否出現問題等,還有可以留意大廈周邊是否出現地陷或城市供水無故斷裂。
潘焯鴻指出,賽格大廈是世界上最高以鋼管為主結構的建築物,其地底附近在大廈建成後有頗多工程項目﹐包括地鐵7號線、8號線及華強北步行街。對於官方推測原因是「共振效應」,潘焯鴻補充指,共振效應是需要多於一個振源同時出現,從而令振波交叉疊置的特定區域出現比原振倍增的振動。賽格大廈發生晃動時上空有雨雲,其對地的強烈電子活動能夠形成由上而下的強風,因為網上流傳的片段可以見到大廈頂部的避雷杆有強烈振動。潘焯鴻表示,可能是因為出現超越建築物設計容許的搖晃,但地基部份或因多個工程偷空了原來的泥土,令地下結構不必要地外露,未能利用大地將振波吸收。
潘焯鴻又提到,香港在遭遇颱風山竹吹襲時﹐許多大樓都有出現嚴重搖晃。市民除了自身感到振動甚至有昏暈感覺外﹐魚缸水亦會明顯出現數十毫米的晃動﹐都與共振效應相關。
潘焯鴻表示,如果遇到身處大廈強烈搖晃,首先要做的事不是走近外牆或窗戶,同時仔細觀察搖晃情況是否在幾秒內停止或變弱,如果情況持續就是立即逃生。而逃生最安全的通道是大廈的核心筒結構,即電梯和樓梯密集的公用區域。但不要選擇電梯,最好使用樓梯步行逃生,因電梯或會比真正危險發生時更快停止運作,從而造成被困。此外,逃生到大廈外後要記得繼續遠難大廈範圍,如果大廈非常接近地鐵站,最好要避開地鐵站而選擇其他較遠的交通工具離開。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