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大將光儲存時間提升至1小時破世界紀錄 有望實現量子USB
撰文:林芷瑩
出版:更新: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昨日(25日)公布,該校李傳鋒、周宗權研究組近期成功將光存儲時間提升至1小時,大幅刷新8年前德國團隊創造的1分鐘的世界紀錄,向實現量子USB邁出重要一步。
光是現代信息傳輸的基本載體,光的存儲在量子通信領域尤其重要,因為用光量子存儲可以構建量子中繼,從而克服傳輸損耗建立遠程通信網。另一種遠程量子通信解決方案是量子USB,即是將光子保存起來,通過運輸USB來傳輸量子信息。
據介紹,光以每秒30萬公里的速度運動,讓光「慢下來」乃至「停留下來」,都是重要的科研問題。考慮到飛機和高鐵等運輸工具的速度,量子USB的光存儲時間需要達到小時量級,才有實用價值。
早於2015年,李傳鋒、周宗權研究組就研製出光學拉曼外差探測核磁共振譜儀,刻畫了摻銪矽酸釔晶體光學躍遷的完整哈密頓量。近期,他們在實驗上取得重大突破,結合「原子頻率梳」等技術,成功實現光信號的長壽命存儲。
研究組先用一塊晶體將光儲存,1小時後取出,發現其相位、偏振等狀態信息仍然保存得很好。在實驗中,光信號經歷了光學激發、自旋激發、自旋保護脈衝等一系列操作後,被重新讀取為光信號,總存儲時間達到1小時,而且光的相位存儲「保真度」高達96.4±2.5%。
李傳鋒表示,光的狀態信息容易消失,此次研究大大延長了保存的時間,有望催生一系列創新應用。量子USB對構建全球量子通信網具有重要意義,研究組不僅要高精度的「留住光」,下一步更要提升信噪比,實現量子USB。研究成果日前在國際學術期刊《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發表。
(新華網)
清華大學成立集成電路學院 望破解當前晶片「卡脖子」難題中國開通「未來互聯網試驗設施FITI」高性能主幹網 全球規模最大哈爾濱工程大學「悟空號」全海深AUV下潛深度7709米 創中國記錄華龍一號海外首堆巴基斯坦機組併網發電 可滿足100萬人口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