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疫苗|全球研發大戰「一猴難求」 實驗猴身價飆至7.4萬一隻
新冠病毒瘋狂肆虐全球一年之久的情況下,世界各國關於疫苗研發和上市的競爭也早已開始,而今,實驗猴成了最搶手的資源之一。
據《中國新聞周刊》4月19日報道,中國實驗靈長類養殖開發協會書記趙勝利說,實驗猴身價從2016年下半年的每隻1.5萬元(人民幣.下同)飆升到了現在的6.2萬元(約合7.4萬港元),「局面就是一猴難求,更準確地說,是有價無猴」。
以猴子為代表的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是眾多從事生命科學研究的科學家們夢寐以求的實驗對象。不同的科學實驗會用到不同的實驗動物,包括最常見的齧齒類即小鼠,可愛的兔子、犬類、雪貂和小豬,以及不那麼可愛的烏鴉、果蠅……但如果以實驗的複雜性和成本來衡量的話,處在這個鄙視鏈最頂端的,非猴子莫屬。
科研人員藉助猴子可研究病毒、疾病、發育生物學、腦科學等領域的基礎科研問題,實驗猴的重要性尤其體現在新藥的研發上——任何一款新藥,要想上市,都要進行人體臨床試驗,而在此之前,必須在實驗動物身上作安全性評價,猴子就是安全評價用實驗動物的主力軍之一。但是眼下,擺在全世界科學家面前的一個難題是,新冠疫苗與藥物研發任務緊迫,但能立即使用的實驗猴卻不多了。
中國實驗靈長類養殖開發協會秘書長張玉超稱,目前中國全國兩種主要實驗猴存欄24萬餘隻,除幼猴、種猴外,實際商品猴存欄約10萬隻,如果再去除被海外預訂、包銷的,年齡太小的或「更年期」猴,中國國內存量僅有約3萬隻。
「一猴難求」的背後有更深層次的原因。中國實驗靈長類養殖開發協會創始人熊萬華介紹說,食蟹猴佔中國實驗猴產業總量的80%至85%,但它並不是中國本土物種,需要從東南亞引進。2008年金融危機爆發後直到2018年底,中國才特批了部分猴場的進口申請,但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讓局面再度急轉直下。
猴實驗的另一大特點就是費用昂貴。2013年,中國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麻醉科主治醫師王小華等人在《中國比較醫學雜誌》上刊發了恆河猴脊髓半斷模型行腦和脊髓fMRI檢查麻醉方案的實驗研究。據王小華介紹,一般需要用猴子的科技部重點項目,經費都在千萬元量級,其中近1/3用在了實驗猴的模型建立上。猴子在研究以外的時間放在專門機構有專業人員看護,加上人工、水電、護理等費用,彼時,每隻猴子的購買及養護成本已經達到了5萬元至10萬元。
就全球而言,美國是世界上用猴最大的國家。據美國農業部統計,該國猴子用量在2017年創歷史新高,全年用猴7.4萬餘隻,包括藥物安評等商業用量和基礎實驗用量。美國一度主要依靠印度供應恆河猴,但從1978年開始,由於宗教、動物保護等多種原因,印度停止向美國出口。東南亞的食蟹猴成為美國進口的替代方案,中國猴產業利用當時的人口紅利和改革開放的機遇,很快取代東南亞填補上了這一市場缺口,成為全球非人靈長類實驗動物第一大供給國。而廣西則是中國實驗猴存欄與出口量最大的省份之一。
據保守估計,目前,中國國內具備一定規模的實驗猴養殖場約有48間,分佈在廣東、廣西、雲南、四川、北京、蘇州和湖北等省份,以現在的市場行情,一個猴場都可賣到十幾億元。北京、上海、廣州的各大高校、醫院、科研單位,是實驗猴用量最大的三個地區。
2021年年初,上海市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藥物研究所藥物安全評價中心主任任進表示,目前中國90%的實驗猴都控制在私人企業手中。她建議,上海市可啓動實驗猴政府定點採購計劃,將實驗猴的資源調撥納入政府資源調配規劃,首先滿足國家戰略項目需求。
美國早在2002年就意識到了實驗猴的重要戰略地位,國家衛生研究院(NIH)資助了7個國家靈長類研究中心,約有非人靈長類動物3.5萬隻,其中實驗猴2.5萬隻,主要供基礎研究用。此外,美國每年從中國、柬埔寨等國進口3萬多隻以食蟹猴為主的靈長類動物,用來滿足臨床前試驗等工業需求。
而中國如何建立戰略猴儲備,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協會專家說,從長期來看,要提高實驗動物的技術含量,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動物模型品,而不是純粹售賣動物資源。另一方面,要掌握制定技術規則的話語權。
但開發實驗猴模型並非易事。中國相關部門官員表示,在「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基礎科研條件與重大科學儀器設備開發」重點專項2021年度項目申報指南中,專門針對「實驗動物」進行佈局,包括人類疾病動物模型創制研究、國家實驗動物資源庫服務質量提升和實驗動物質量評價關鍵技術研究,將連續5年每年撥款1億元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