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移民火星發射「天問一號」? 北大教授解釋探測火星意義
中國「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目前已在停泊軌道運行超過一個月,預計今年5至6月擇機著陸火星。
不少民眾都有諸多關於「移民火星」的遐想,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科學學院教授焦維新則解釋,國內外深空探測從未有向地外天體移民的意向,又指火星完全不具備人類生存的條件,「哪怕地球環境再惡劣,或者人口大爆炸,從必要性來說,改造地球上的沙漠,也比改造火星容易得多。那又何談『移民火星』?」
中國「天問一號」探測器火星捕獲過程(點擊大圖瀏覽):
內媒《光明日報》12日報道指,焦維新表示,對於中國發射「天問一號」的科學目標,國家航天局等有關單位也都有明確的說明,即探測火星地形地貌、火星磁場、地下水、土壤成分和分佈、火星大氣層以及氣候變化。焦維新又指,在國內外深空探測主管部門的官方文件中,也從未提及向地外天體移民的意向。
對於有觀點認為各國在開展對火星等天體上資源的爭奪,對此焦維新表示絕非如此。他指出,就目前的探測水平來看,還遠遠達不到對火星探測清晰明了的程度,更談不上是對火星上資源的爭奪。
焦維新解釋,各國都爭相進行火星探索,是因為相比於其他太陽系內的星球,火星更具有科學探索價值和條件。焦維新說:「火星離地球比較近,我們的探測器能夠到達。此外其他星球,如金星的條件太過惡劣,基本不可能有生命存在,通過探測它來搞清一些重大科學問題,技術難度也比較大,暫時實現不了我們希望的科學目標」。
3月26日,中國國家航天局發佈了兩幅由「天問一號」探測器拍攝的火星南、北半球側身影像(點擊大圖瀏覽):
焦維新進一步解釋,從科學價值來看,火星能反映出很多問題,對人類了解地球會有幫助。比如為什麼同在太陽系,各個行星演化的結果卻有所不同?如果能找到何種原因導致各大行星演化結果的不同,那麼就能更好地了解地球演化的過去。
焦維新指出,火星大氣層很薄,表面平均氣壓約為地球的0.75%,氧氣極少,同時充滿塵埃。地表溫度白天可達28℃,夜晚可低至-132℃,平均-57℃。因此,焦維新認為,相比於地球,火星完全不具備人類生存的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