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種業被「卡脖子」? 農業農村部:總體供應有保障,風險可控

撰文:蘇米
出版:更新:

針對中國種業是否存在被『卡脖子』的隱患,中國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副司長孫好勤表示,中國農作物特別是糧食種子完全依靠自身能夠解決,「我們判斷,總體上供應有保障,風險也可控」。

2019年7月,廣西河池大化瑤族自治縣板升鄉弄立村戈英屯的孩子開始收玉米。(視覺中國)

據中新社報道,孫好勤在2月7日召開的首屆中國種業發展論壇暨種業投融資研討會上通過在線視頻回應,中國農作物特別是糧食種子完全依靠自身能夠解決,「做到了中國糧主要用中國種」;豬牛羊等畜禽及部分特色水產種源立足國內有保障;少數畜禽、水產、蔬菜等種源來自進口,部分可替代。此外,現在中國有外資種子企業25家,他們市場份額僅佔3%左右,進口種子在農作物育種中也僅佔到0.1%。

孫好勤也強調,雖然目前中國農作物良種覆蓋率在96%以上,自主選育品種的面積佔比超過95%,但在種子資源保護利用、科技自主創新、企業發展水平等方面還有很多不足和差距。

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鄭新立則進一步指出,在中國農業良種培育中,畜牧業、水產業、油料、飼料、蔬菜、水果等新品種的研發是突出的薄弱環節。中國農業結構中,種植業與畜牧養殖業的比重為6:4,發達國家的比重一般為3:7。他說:「從中國居民的飲食習慣和食物需求來看,種植業與畜牧養殖的比例進一步調整到5:5是完全可能的」。

報道稱,中國已是畜牧業生產大國和畜產品消費大國,種植業與畜牧養殖業比例的變化意味着巨大的結構性的改變,畜禽種業是這種變革關鍵。

2019年11月7日,江蘇省淮安市洪澤區岔河鎮農民在將收割的水稻打捆。(視覺中國)

據中國全國畜牧總站站長王宗禮介紹,目前中國畜禽種業核心種源自給率超過了75%,畜禽種業安全有保障,風險亦可控。但種源保障總體處於低水平,存在安全隱患。如白羽肉雞祖代種雞基本靠國外引進,雖不會一卡就死,但會影響肉雞產業的發展速度和質量。豬牛羊10%到30%的核心種源尚需依賴進口。

對此,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原農業部副部長尹成杰建議,中國應以畜牧業的優良品種和蔬菜的優良品種為重點,加快科技創新、切實解決相關品種的培育和發展問題。」

他表示,中國應抓緊制定新的種子安全方針,制定「十四五」時期種業發展規劃,將國家級的育種中心建設納入「十四五」時期新基建的重要內容,把海南等省份的育種基地建設作為國家糧食安全的戰略性基礎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