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號」登月背後的新一輪「太空圈地」

撰文:江流
出版:更新:

12月6日,地球38萬公里外的環月軌道,嫦娥五號上升器攜帶月壤樣品與軌返組合體完成交會對接,也即此前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的採樣樣品正式移交到返回器中,其下一步將擇機返回地球。此次嫦娥五號的奔月之旅不僅是對中國航天技術的一次重大驗證,也再次將「太空競賽」的話題拉回輿論討論中。

不過,再次活躍的太空競賽不再是美蘇冷戰期間那種劍拔弩張的比試,現代版太空「圈地」背後是更加現實的利益變現盤算。

在中國的「嫦娥五號」登月計劃之前,美國、俄羅斯等國都已經開始了重返月球的計劃。圖為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拍攝的落月後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新華社)

「嫦娥五號」奔月或刷新對月球既有認知

「嫦娥」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是居住在月宮中的美麗仙子,這一在中國古典文化中佔據重要角色的想象正隨着中國科技實力的崛起,將對自古以來對外太空文明的好奇逐步形成探索的可能性。2004年正式開展月球探測計劃,並將這一工程命名為「嫦娥工程」,至今中國已進行五次月球探測之旅。

最近的嫦娥五號登月是中國探月工程的三期工程中,在完成一期工程「繞」(嫦娥一號、二號),二期工程「落」(嫦娥三號/玉兔號、四號/玉兔二號)的基礎上,第三期工程「回」的其中一步。

在11月24日凌晨4時30分從中國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用長征五號遙五運載火箭成功發射的嫦娥五號探測器,此次的目標任務就是需要分別從月球表面以及在月球表面2米深以下處得到深層樣品的層理信息,共計取得大約2公斤的月球岩石和塵土樣本後返回地球。

2020年12月2日,經過約19小時月面工作,探月工程嫦娥五號探測器順利完成月球表面自動採樣,並已按預定形式將樣品封裝保存在上升器攜帶的貯存裝置中。這是嫦娥五號探測器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新華社)

嫦娥五號的此次奔月之旅,不僅實現了中國航天史上的4個首次(首次在月球表面自動採樣,首次從月面起飛,首次實現月球軌道無人交會對接,首次帶月壤高速再入返回地球),還是自1976年冷戰月球競賽結束以來,首次有航天器從月球表面發射與進行月球採樣活動。

「嫦娥五號」與上一輪太空競賽中月球採樣活動所不同的是,此次「嫦娥五號」將在月球正面最大的月海風暴洋北部呂姆克山脈附近着陸,俄羅斯科學院地球化學與分析化學研究所月球和行星地球化學實驗室主任葉夫根尼·斯柳塔(Yevgeny Slyuta)稱,嫦娥五號探測器在一個備受關注的區域着陸(儘管俄羅斯首先關注到了該區域), 「這是一個直徑約為70公里的大型火山群,有大約20座古代火山,是月球地質構造獨特的地帶,有從最遠古至最近代時期的各種年代月球玄武岩。這裏是最受地質學界和科學界關注的地點之一」。

重要的是,此地從未有其他國家的探測器到訪過。之前美國和蘇聯的月球任務所獲得的岩石表明,月球上的火山活動在35億年前達到頂峰,而該地存在大約13億至20億年前的玄武巖,「嫦娥五號」在該區域的取樣將填補人類對月球認知的這一空白。

國家航天局公布嫦娥五號月球表面國旗展示照片。(新華社)

新一輪太空「圈地」

外界觀察到,此次「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着陸使中國更接近實現月球採礦和建設月球基地,更長遠來看,這是中國建立國際空間站,形成具有領先優勢的太空秩序的一小步。

不過,此次的登月計劃已經令歐美、俄羅斯、印度等國側目,歐洲航天局觀察到中國正在以一種非常系統性、一步接一步的方式增加太空探索能力,美國用「大膽」警醒中國的太空探測工程對美國太空主導權的挑戰,印度埋怨「嫦娥五號」搶佔了其月船3號探測器(Chandrayaan-3)的發射先機。

事實上,早在「嫦娥五號」發射之前,新一輪的太空競賽已經暗暗展開。2017年12月,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簽署了一項太空政策指令,概述了載人登陸月球和火星的計劃,並開始準備一支新的太空部隊,以「對抗」中國。其中就包括加速美國宇航局(NASA)重返月球的時間表,並擬定在2024年前保障將美國第一位女宇航員和第二批男宇航員們送上月球的南極。這個時間比中國計劃的2025年早一年。

+1

為了支持這一「阿耳忒彌斯」計劃,美國將啟動由阿波羅計劃之後,由總統直接劃撥的資金支持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對預算的要求。

而作為曾經的太空強國之一,俄羅斯與美國重返登月計劃不謀而合,繼上一次也即1976年蘇聯發射最後一台月球登陸器「月球-24」號後,俄羅斯打算繼續此前的探月事業。據美國太空網報道,俄羅斯計劃2025年前將分別名為「月球-25」號(Luna-25)、「月球-26」號(Luna-26)和「月球-27」號(Luna-27)的3款探測器送上月球。

而印度航天部部長吉騰德拉·辛格(Jitendra Singh)於2020年9月證實,其國空間研究組織計劃的月船三號將於2021年初發射,演示軟着陸月球任務。

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葉建培。(資料圖片)

可以看到,相比上世紀50至70年代以意識形態先進為基本象徵的太空競賽,新一輪的各國太空計劃將是確定「誰將能夠獲得太空的巨大資源,確保貿易路線的安全,並制定太空貿易的規則」。

2017年3月,中國探月工程規劃制定者之一、探月工程首任總指揮葉建培曾揭示中國在新一輪太空計劃上的設想是:「宇宙就是個海洋,月亮就是釣魚島,火星就是黃巖島,我們現在能去我們不去,後人要怪我們。別人去了,別人佔下來了,你再想去都去不了。」

如今,隨着中國在探月計劃乃至太空探測計劃上的強勢崛起必然會被作為一個「強有力的對手」,而這種競爭恐怕不僅僅體現在太空領域,更可能牽涉到地緣政治上的互動。在美國參眾兩院軍事委員會於12月3日就2021年國防授權法案內容達成的共識中,其中就包括「防範中國工業間諜、要求中國軍工企業透明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