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到2035年經濟總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完全可能
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就《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起草的有關情況向五中全會全會進行了說明。新華社刊登了習近平講話全文。
習近平在做關於《規劃建議》說明時指出,中國經濟有希望、有潛力保持長期平穩發展,到「十四五」末達到現行的高收入國家標準、到2035年實現經濟總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
習近平還說,建議稿在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中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質部分突出強調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舉措,這樣表述,在中共全會文件中還是第一次。
習近平指,中國發展仍然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面臨的國內外環境正在發生深刻複雜變化,通過制定建議,為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奠定堅實基礎。
建議稿提出,「十四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要以推動高品質發展為主題,對此,習近平說,當今世界正經歷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中國積極應對外部環境變化帶來的衝擊挑戰,關鍵在於辦好自己的事,提高發展品質,提高國際競爭力,增強國家綜合實力和抵禦風險能力,有效維護國家安全,實現經濟行穩致遠、社會和諧安定。他說,必須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品質第一、效益優先,切實轉變發展方式,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使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全體人民,不斷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
關於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習近平說,構建新發展格局,是與時俱進提升中國經濟發展水準的戰略抉擇,也是塑造中國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的戰略抉擇。他表示,必須把發展立足點放在國內,更多依靠國內市場實現經濟發展。
打通經濟循環堵點,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性
習近平說,構建新發展格局,要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要堅持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戰略方向,提升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打通經濟循環堵點,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完整性,使國內市場成為最終需求的主要來源,形成需求牽引供給、供給創造需求的更高水準動態平衡。
他強調,新發展格局決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推動形成宏大順暢的國內經濟循環,就能更好吸引全球資源要素,既滿足國內需求,又提升中國產業技術發展水準,形成參與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關於「十四五」和到2035年經濟發展目標。習近平說,中國經濟有希望、有潛力保持長期平穩發展,到「十四五」末達到現行的高收入國家標準、到2035年實現經濟總量或人均收入翻一番,是完全有可能的。他表示,黨中央的建議主要是管大方向、定大戰略的。綜合考慮各方面因素,建議稿對「十四五」和到2035年經濟發展目標採取了以定性表述為主、蘊含定量的方式。編制規劃《綱要》時可以在認真測算基礎上提出相應的量化目標。
關於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習近平說,共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歸根結底是要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十八大以來,把脫貧攻堅作為重中之重,使現行標準下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就是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一項重大舉措。
他說,當前中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仍然突出,城鄉區域發展和收入分配差距較大,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一項長期任務,但隨著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我們必須把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腳踏實地,久久為功,向著這個目標更加積極有為地進行努力。為此,建議稿在到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遠景目標中提出「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為明顯的實質性進展」,在改善人民生活品質部分突出強調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提出了一些重要要求和重大舉措。這樣表述,在中央全會檔中還是第一次,既指明了前進方向和奮鬥目標,也是實事求是、符合發展規律的,兼顧了需要和可能,有利於在工作中積極穩妥把握,在促進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不斷向前邁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