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突破衛星關鍵技術 央視披露北斗最新進展及未來部署

撰文:布藍
出版:更新:

中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於8月正式開通,其核心部件國產化率100%。央視近日披露了研究團隊突破關鍵技術的詳情,同時透露北斗最新進展及未來部署。

據央視新聞9月27日報道,行波管放大器是衛星上用來放大信號的關鍵部件,也是中國多年來的「卡脖子」技術。但經過兩年的持續研製,中國科研團隊為北斗三號系統共交付130餘套行波管和放大器,保障北斗工程的建設。

中國科學院(簡稱中科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員繆國興介紹稱,它是通過一些精密複雜的結構,來實現電子和電磁波的能量交換,然後把電磁波放大到幾百瓦,實現遠距離的信號傳輸。

在空間行波管及放大器需求的拉動下,目前其產品已覆蓋中國航天應用的各個波段,包括北斗、遙感、通信等近60個衛星工程型號。

據介紹,中科院的科研團隊主要攻克性能、穩定性等核心技術指標,隨着行波管及放大器中國國產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他們還將在性能、功率、穩定性等多方面進行不斷的技術迭代和提升。行波管及放大器的相關技術未來將有望在深空探測等航天工程中實現更廣泛的應用。

而對於北斗系統,中國衛星導航定位協會會長於賢成此前曾表示,隨着北斗三號系統開通並提供全球服務,未來10年是中國北斗產業發展輝煌的10年,黃金的10年。

央視稱,隨着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建成並開通,作為它最重要應用領域,測繪地理也迎來新的發展機遇。各種測繪地理信息成果的融合應用,將帶動自動駕駛、北斗應用端、地理信息等相關產業快速發展。2020年內,北斗應用產值有望突破4,000億元人民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