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多款「航天重器」亮相工博會 天問一號探測器模型成明星展品
第二十二屆中國國際工業博覽會(簡稱工博會)於9月15日至19日在上海舉行。在本屆工博會上,「中國牌」航天製造受到高度關注。
據中國新聞網9月16日報道,在本屆工博會的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展區,憑藉探測火星的知名度,天問一號探測器模型成為展區裏的「明星展品」。
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於今年7月23日在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的托舉下成功發射並進入地火轉移軌道。截至9月16日0時,探測器的地火旅途已經持續了55天。
在經歷了發射、地月合影、第一次軌道修正後,天問一號火星探測器當前正以每天約40萬公里的速度遠離地球。截至9月15日0時,天問一號已距地球1,672萬公里。
報道稱,一個多月前,中國火星自主探測任務傳來一張地月合影,這張照片背後的「攝影師」正是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製的光學導航敏感器。
在工博會現場發現,光學導航敏感器「長相」像是一個黃銅色的長筒照相機。據稱,此次參展工博會的產品,是正在太空翱翔的光學導航敏感器的「孿生」工程件,這是該產品在公眾場合的首次亮相。
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控制所光學導航專家鄭循江介紹,光學導航敏感器的功能不僅是拍照,它的主要功能是天問一號的「眼睛」,天問一號正是通過它看着火星並自主飛向火星。
除此之外,本屆工博會的中國科學院北斗衛星展區,還以圖文、模型等方式展示了這些年北斗衛星的建設歷程。展品之一就是:2015年3月中國新一代北斗導航衛星首發星的1比4縮比模型。
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導航衛星研究所所長沈苑介紹,之所以展出這顆衛星,是因為它具有非常重要的里程碑意義,「這顆衛星標誌着中國的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從北斗二號走向北斗三號,也就是從區域運行走向全球拓展。」
1994年,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啟動建設。20多年間,中國組織了44次北斗發射任務,先後將4顆北斗一號試驗衛星、55顆北斗二號和北斗三號組網衛星送入預定軌道。今年,北斗三號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入網工作。
在本屆工博會上,中國科學院微小衛星創新研究院的「北斗三號中科院導航衛星」還獲得了「特別大獎」,該衛星攻克相控陣星間鏈路等50餘項關鍵技術,核心器部件自主可控,助力中國北斗系統提前完成全球組網建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