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特區40年】林毅夫:深圳的成功是中國發展理念的成功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剛剛過去的8月26日是深圳特區40周年紀念日。國務院參事、全國政協經濟委副主任、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院長林毅夫日前接受《深圳商報》採訪,談及對深圳發展的看法。
他表示,深圳的成功是中國發展理念的成功,體現的是「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

報道指,林毅夫1980年1月首次踏足深圳,作為北大學生利用寒假到深圳參觀學習,他覺得那時的深圳就像一個大工地,去中英街參觀時,覺得內地與香港有太大差距,「就想內地甚麼時候能夠趕上發達國家。當時覺得我這一代人可能都趕不上。」

▼ 圖輯|1980年代的深圳(按圖放大)

+8

1988年,身為耶魯大學博士後的林毅夫再訪深圳,發現深圳變化相當大,「處處欣欣向榮」。當時深圳還處於發展早期,三來一補勞動密集型出口加工產業,慢慢變成國內華強北電子產業的基礎。1995至2000年,林毅夫在香港兼職,經常到深圳買電子產品,「記得在華強北就能很快組裝一台電腦。2000年之後深圳已經有產品在全國領先,進入了國際市場了」。

林毅夫說,他印象最深的是2012年,從世界銀行卸任回來,深圳已是另一番景象,成為全球最年輕的現代化國際化大都市。他認為,改革開放以來,中國的發展在全球是奇蹟,深圳的發展則是奇蹟中的奇蹟,是中國改革開放和發展的縮影,深圳還一直走在中國發展的最前沿。他說,奇蹟背後反映出普遍規律:要經濟發展,一定要生產出產品來,在國際國內市場有競爭力,這是任何社會成功共同的道理。

2020年8月23日,航拍深圳蛇口城市風貌。(資料圖片)

林毅夫表示,中央提出把深圳作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先行示範區,這個定位非常好。深圳的發展經驗,實際上是「有效市場」跟「有為政府」兩隻手共同使用。一方面相信企業家,企業家能做的,放手讓企業家去做,企業家不能做的,就要政府幫助解決問題。

林毅夫認為,深圳需要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國際國內兩種資源,讓每個人都能分享發展的成果,讓每個人都能夠生活得更好、更體面,縮小貧富差距,這是先行示範區很重要的內涵。他又指,按照世界銀行相關指標,本地生產總值(GDP)人均達12700美元就是高收入經濟體,深圳已達到2萬多美元,他希望深圳向6至7萬美元努力。

▼ 相關文章|市場經濟改革鑄造「中國矽谷」 科企遍地開花

+2

他又表示,深圳是一個外向型經濟佔比較高的城市,很多產品面對的是全球市場。世界銀行6月份的報告預測全球經濟可能下滑5個百分點。國際市場在萎縮必然衝擊到深圳。不過,疫情過去以後,全球化還會繼續。

他指出,另一方面,中國有很大的市場要循環,在國際循環較弱時,中國經濟復甦反而較快,可以用國內循環彌補國際循環的不足,幫助企業把生產能力維護好。從深圳的發展來看,必須在科技發展、產業發展,新的工業革命,及資訊、個人、設備、市場互聯上,利用現有優勢,進一步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提升生產力水平。

(深圳商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