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民國」是「贅字」? 政治紅利餵飽蔡英文
台灣駐索馬里蘭共和國代表處(Taiwan Representative Office in the Republic of Somaliland)8月17日正式揭牌,同一時間,台灣外交部的官方facebook發表貼文,指「酥胡」(「舒服」的網路用語),並寫着「這塊牌子就寫台灣沒有多餘贅字」,後面接「台灣模式X非洲之角」、 「台索友好」。
台灣外交部的「贅字說」隨即炸鍋台灣輿論,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更在Facebook上開炮,「『中華民國』,這四個『贅字』讓民進黨如此的『不酥胡 』」,更怒轟民進黨在立法院過半的情況下,連民進黨立委提案要刪掉《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與中華民國《憲法增修條文》中的「國家統一前」幾個字都辦不到,最後甚至自行撤案,淪落到去找不被國際承認的朋友取暖,還用這種偷雞摸狗、自欺欺人的手段讓支持者「自嗨」,這不是很可憐嗎?
有炮轟的聲音,自然也有對「贅字說」表示「酥胡」的聲音。對於台灣輿論的一來一往,台灣外交部則是態度曖昧,台外交部發言人歐江安在8月18日的例行記者會上,對Facebook小編的發文表示「尊重且肯定創意」,此舉反而更助燃台灣部分論者的怒火。在經過一天多的時間、台灣輿論產生一定的發酵後,才由蔡英文本人在8月19日舉行民進黨中常會會前談話中,公開收尾稱「中華民國絕不是贅字」,讓台灣各界猜測的事情「塵埃落定」。
只不過話說回來,蔡英文若敢講「中華民國是贅字」,那就是比陳水扁更往前走了不知道多少步,同時踩了中美的紅線。所以,蔡英文的反應也是預料中事。
政治紅利賺飽
台灣社會因為台灣首次用「台灣」為名,作為駐外館處的名稱,紛紛「群體歡愉」。蔡英文最後的收尾,也是讓其在賺飽一波政治紅利之後,出來為事情收尾,最後依舊緊扣在她提出來的「中華民國台灣」。
不免讓人認為,整件事情在台灣內部的發酵是不是一種政治操作?事實上,第一時間能夠出來止住討論風潮的並非蔡英文本人,而是發文的台灣外交部。台灣外交部起初的態度曖昧不明,讓國民黨及諸多「中華民國派」的人站出來炮轟,即便討論已經徹底「炎上」,台灣外交部依舊冷處理,最終再讓蔡英文本人出面收拾,這本身就有拋球讓蔡英文殺球的嫌疑。
台灣社會方面,支持台派在此期間跟撿到槍一樣,嘲笑中華民國派的擁護者,也引出在野黨及相關勢力的人出手抨擊,蔡英文在賺了一波紅利,對得起2020年初支持她的817萬票後,再回頭來扣住那817萬「不喜歡但能接受的中華民國台灣」,反將了在野黨及相關勢力一軍。故無論如何,賺的人都會是蔡英文,而此間淪為政治宣傳工具的卻是重要的涉外部會──外交部。損傷的政府機關公信力非一時半刻可以修補,堂堂一國的涉外機構用戲謔的言詞,引發台灣社會的風波,如此是台灣之幸?還是涉外的政府機關也在蔡英文及民進黨的統治下,成了「內宣工具」?
小心被「中國行政區化」
用台灣為名設駐外館處,固然是讓台灣社會猶如吃了興奮劑一樣的「精神振奮」,卻也要小心是否掉入中國設下的語境束縛裏。
回首過去台灣每每吵着要把某些帶有「中華」的設施、機構,去「中華」而改「台灣」,中國大陸總是面帶微笑的看着台灣自陷語境。原因是「台灣」兩字不論台灣社會如何認為具有「主體性」,「台灣」在國際的眼中,或詮釋的語境中,它就是一個區域,真正的名稱應該叫做「中華民國」。猶記得過去幾年在吵「中華航空」要不要更名為「台灣航空」時,大陸網友總會戲謔地說,「要改快改,咱還想要中華」,癥結點就在於這種自陷「中國行政區化」的事情是中國大陸所「樂見」的。對大陸來講,台灣願意自我矮化,那是再好不過,省得大陸方面還要出手打壓。
另一方面,綜觀台灣的駐外館處,沒有正式邦交的駐外館處,幾乎都以「台北駐某某經濟及文化辦事處」或「台北駐某某代表處」,比如「台北駐澳洲經濟文化辦事處」(Taipei Economic and Cultural Office in Australia)、「台北駐韓國代表處」(Taipei Mission in Korea);倘若有正式邦交則會出現「中華民國」(蔡英文上台後被加註台灣) ,如「中華民國(台灣)駐斯威士蘭王國大使館」(Embassy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Taiwan)in the Kingdom of Eswatini)。有趣的是,由於中華民國並未有「法定首都」,故慣例上一般所稱的首都均等同於「中央政府所在地」,目前國府尚在台北,認為台北是中華民國的首都沒人會懷疑。
那麼,「台北駐某某經濟文化辦事處」、「台北駐某某代表處」,看作是從首都衍生出去的派駐機構,可能還更合乎台灣社會看到就高潮的「主體性」,畢竟是從現在的「暫時首都」衍生出去。
反觀用「台灣」為名,感覺就像「自我中國行政區化」,比如香港特別行政區、澳門特別行政區也有派駐機構,便是以香港、澳門為名,比如香港經濟貿易辦事處(Hong Kong Economic and Trade Office)、澳門駐里斯本經濟貿易辦事處、澳門駐世界貿易組織經濟貿易辦事處。
冷靜下來仔細思考,便會發現以台灣為名的「貓膩」,以台灣為名迎來的可能不會是台灣社會期待的「主權承認」、「國際參與空間」,而是一種自陷泥濘、遭國際社會認定為中國行政區的「自我矮化」。蔡英文不惜損傷台外交部的威信,也要玩的是「左手出、右手進的政治資本買空賣空」,台灣民眾、「覺醒青年」和國民黨支持者則被當韭菜收割,成就了蔡英文本身。
奉勸蔡英文及民進黨,最好還是緊抱住中華民國跟台北為名設立駐外館處的機會,這麼喜愛「台灣為名」反而是讓台灣社會所懼怕的「今天的香港,明日的台灣」越來越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