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號最後一顆組網衛星明天將發射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據中國衛星導航系統管理辦公室消息,中國北斗三號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最後一顆組網衛星發射窗口定為明天(16日)10時11分至10時50分。

據央視報道,今天(6月15日)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完成了常規推進劑和氧化劑的加注,發射窗口的公布,標誌北斗三號衛星和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准備工作已經就緒,技術狀態穩定受控,質量可靠,各項測試指標滿足要求。

資料圖為包裹北斗三號衛星的火箭整流罩。(中新社)

報道指出測控系統也已做好准備,西安衛星測控中心及所屬渭南、三亞、喀什等多個測站進行了多次全要素綜合演練。今天,來自四川省80餘名抗疫工作者受邀抵達西昌,他們將共同見證北斗三號全球組網收官之星發射盛況。

明天衛星將由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搭載上太空,在發射後,衛星會先進行多次變軌,然後進入地球靜止軌道展開在軌測試,並確認一切正常後,便會正式入網提供服務。

資料圖為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中新社)

中國於20世紀後期開始,逐步形成發展衛星導航系統的「三步走」戰略:2000年底建成北斗一號系統,向中國提供服務;2012年底建成北斗二號系統,向亞太地區提供服務;2020年前後建成北斗三號系統,向全球提供服務。

北斗三號系統由24顆中圓地球軌道衛星(MEO)、3顆地球靜止軌道衛星(GEO)和3顆傾斜地球同步軌道衛星(IGSO)組成。此前中國已發射29顆北斗三號組網衛星,明天(16日)即將發射的最後一顆組網衛星屬於地球同步軌道衛星。

四川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在今年3月9日晚上9時55分,發射北斗三號系統第29顆組網衛星。(資料圖片)

長期以來,衛星導航領域一直由美國主導。而隨著最後一顆北斗衛星16日進入軌道,中國將完成北斗全球導航系統,比美國GPS、歐盟的Galileo和俄羅斯GLONASS等定位系統擁有更多衛星,定位有望更精準,推行「一帶一路」立體化,即包括提升陸上、海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基礎設施網絡,同時通過數字經濟及太空北斗通訊導航產業鏈,進一步加強國際合作。

據官媒報道稱,中國國內超過70%的移動電話都使用北斗導航系統,包括華為、OPPO、小米、vivo和三星等品牌的手機;數以百萬計的的士、公共汽車和貨車也可以接收北斗信號。

據央視早前報道,早前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全面融入防控疫情的主戰場」,為抗疫一線提供時空體系精準服務。報道指,在武漢火神山、雷神山醫院建設中,基於北斗系統的高精度定位設備火速馳援,確保工地大部分放線測量一次完成,為兩座醫院迅速施工爭取了寶貴時間。

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為抗疫一線提供時空體系精準服務。(資料圖片)

此外北斗系統還為新冠肺炎防疫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重點戰「疫」區域內有上百架10公斤至1.5噸載重無人機根據需求,將一線急需的醫療和防疫物資在北斗的定位導航下精準送到醫護人員手中。同時,中國交通運輸部還通過全國道路貨運車輛公共監管與服務平台入網的北斗車載終端,向600餘萬入網車輛持續推送疫情資訊,推薦道路行駛及運輸服務資訊,疫情期間,面對迅速增長的物流配送壓力,中國各地數十萬部北斗終端也進入物流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