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波拉再現|海關總署: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人員發熱頭痛應申報
世界衛生組織周一(8日)宣布,中非國家剛果民主共和國(民主剛果)政府近來爆發新一輪致命的伊波拉病毒病疫情,西北部城市姆班達卡目前已確診9宗病例,其中6人死亡,另有3宗疑似病例。這是該國爆發的第11輪伊波拉病毒病疫情,亦是2年內第3度爆發。
中國海關總署周三(10日)發布公告指,為防止伊波拉病毒病疫情傳入,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人員,如有發熱、頭痛等伊波拉感染症狀,入境時應當向海關申報,配合海關做好健康申報、體溫監測、醫學巡查、醫學排查、採樣檢測等衛生檢疫工作。
海關總署指出,海關對有症狀人員按照規定程序採取醫學措施,對染疫或染疫疑犯的血液、分泌物或其他體液以及排泄物及其接觸過的行李物品等,採取嚴格的消毒措施。來自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交通工具、集裝箱、貨物、行李物品、郵件、速遞包裹、屍體、骸骨等必須接受衛生檢疫,其負責人、承運人、代理人或者貨主應當主動向海關申報並接受檢疫查驗,對可能被伊波拉病毒污染的,應當按照規定接受衛生處理。
海關總署續指,公告有效期6個月,期間對世衛公布的新增發生伊波拉病毒病疫情的國家和地區,按此份公告執行。
據路透社報道,民主剛果政府1周前就曾通報,姆班達卡有6宗感染伊波拉病例,並指這些感染病例似乎是另一波的疫情,與2018年起在該國東部爆發的伊波拉嚴重疫情不同。姆班達卡緊鄰剛果河,靠近與剛果共和國邊境,民主剛果的生物醫學研究實驗室指出,基因組定序顯示這波新爆發疫情似乎為一宗「外溢事件」,感染源來自被伊波拉病毒感染的動物。
姆班達卡在2018年開始的伊波拉疫情期間,也曾出現小規模的感染情況,造成33人死亡。根據世衛的形勢報告,在赤道省及其首府姆班達卡,已有300人接種過伊波拉病毒疫苗。在此之前,衛生工作人員曾藉由這款疫苗,控制住民主剛果東部在2018年爆發後,持續2年的伊波拉疫情。根據報告,自今年4月27日起,東部地區已未再傳出新的伊波拉感染病例。衛生官員表示,接種疫苗與迅速展開遏制疫情擴張工作,包括流動式洗手站與推動各戶衛生教育運動,使伊波拉疫情受控。
伊波拉病毒最早是在1976年,靠近民主剛果北部的伊波拉河附近發現。伊波拉病毒病是由伊波拉病毒引起,通過接觸病人的血液或其他體液,經皮膚、呼吸道或結膜感染的急性出血性傳染病,潛伏期2至21天,病死率50%至90%,臨床症狀為急性起病,發熱並快速進展至高熱,伴有乏力、頭痛、肌痛、咽痛等,並出現噁心、嘔吐、腹痛、腹瀉、皮疹等,病程第3至4天後會出現持續高熱,感染中毒症狀及消化道症狀加重,有不同程度的出血,嚴重者可出現意識障礙、休克及多臟器衰竭。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