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圖】小龍蝦赫然被列「外來入侵物種」 內地網民:全吃了!

撰文:姜庚宇
出版:更新:

據《北京晚報》報道,生態環境部今日(2日)發布《2019中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當中指出,全國已發現660多種外來入侵物種,其中215種已入侵國家級自然保護區,71種對自然生態系統已造成或具有潛在威脅並被列入《中國外來入侵物種名單》。
而受到內地民眾熱捧的小龍蝦(克氏原螯蝦,學名Procambarus clarkii),繼此前被列入《雲南省外來入侵物種名錄(2019版)》後,此次亦入列「外來入侵物種」,一瞬間再度成為網民津津樂道的話題,不過有網民就自信滿滿表示「全吃了就好」,還有饕客放言,「信不信把你吃成瀕危物種?」

去年5月,雲南省發布了中國首個省級外來入侵物種名錄,其中小龍蝦被列作「雲南省二級嚴重外來入侵物種」,當時就登上微博熱搜,各路網民紛紛報名表示,願意去雲南「為消滅物種入侵貢獻微薄之力」。

據了解,外來入侵物種指的是外來物種引入後,因不能適應新環境而被排斥在系統之外,或因新環境中沒有相抗衡或制約其的生物,引進種成為真正的入侵者,打破平衡,改變或破壞當地的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生物多樣性。

+1

小龍蝦是從墨西哥北部蔓延到美國佛羅里達州,後來被廣泛引入到美洲其他地方和歐亞地區,具有高度適應性的牠們很快得以在世界各地紮根。1927年,日本人從美國夏威夷少量引進小龍蝦,目的只是作為牛蛙的飼料,隨後該蝦很快攻佔日本,兩年後經日本流入中國南京。

然而,小龍蝦對於魚類、甲殼類、蝌蚪和水生植物等而言卻有危害,例如危害魚苗和人工繁育的幼蚌,又因其取食植物根系,而直接對作物(尤其是水稻等水生和半水生作物)和天然植被產生災害性破壞。

由於小龍蝦食性很雜,抗病性也很強,還可能攜帶螯蝦瘟疫真菌(Aphanomyces astaci),該真菌是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全球100種最具威脅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曾使得歐洲的本土北歐螯蝦(Astacus astacus)從常見種變成易危種。

▼圖輯|回顧內地五一黃金周盛況 小龍蝦銷量按月增97%

+8

據悉,克氏原螯蝦對於水質的要求並不高,在一般的水體中可以活得很好,在一定鹹度、低氧氣、極端溫度和污染的水體中也能活下去,對一些敏感生態環境有很大破壞作用,此外,它們還喜歡在堤壩上築穴,引發灌溉用水的流失,對田地造成破壞。總之,凡是有小龍蝦的水域,其中的生物多樣性都會顯著降低,農業和漁業也會受到影響。

雖然不少網民號召用「吃貨」精神消滅小龍蝦,但也有網民批評此說太過異想天開:

「人們天天吃的都是正經養殖檢疫合格出來的,那些到處分布入侵的你怎麼去吃,一隻一隻抓?還有現在還敢吃野生的?」
「外來物種入侵很恐怖的,真不是說吃就能解決的,野生的也不敢吃,太多寄生蟲啥的了」
「一個物種不代表全部,總有一些東西是我們不能吃的,嚴格防控才是硬道理」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