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陽驚現近百噸鎘米 內媒:流向存疑或影響食品安全
撰文:崔德興
出版:更新:
早前報道,雲南昭通市鎮雄縣市場監督管理局近日查獲來自湖南益陽市重金屬鎘超標的大米,共重99.42噸,涉及7家企業。大米事後已公開銷毀,將當作燃料使用。
鎘是一種有害重金屬,進入人體可引起骨痛等症狀,嚴重時將導致「痛痛病」,鎘米因而也被公認為「毒大米」。有內地傳媒分析,這些企業鎘米流向存疑或影響食品安全
內媒《澎湃新聞》刊文分析,鎘米重出江湖,一個鎮雄縣就查近百噸,這樣的數字令人咋舌。7家湖南涉事企業到底生產多少鎘米,這些鎘米還流向了哪些地方,有沒有進入了人們的餐桌,這些問題無不令人擔憂。
此前,湖南曾多次爆出大米鎘含量超標的問題。2017年,湖南益陽一家企業就將1440.25噸本應用作飼料用途的鎘米銷售,16人因此獲刑。而這次查處的鎘米,產地竟然又是湖南益陽,涉事的企業達7家之多。
文章認為,這次查出的近百噸鎘米,來源可能有兩種。一是「存量」,即2017年之前生產銷售,流入市場,在相關查處中漏網,未被追回的鎘米;二是「增量」,即最近一兩年種植和生產的大米。無論哪種情況,當地相關監管部門都難卸其責。
文章又指,湖南的某些地區,屢屢成為鎘米的發源地,背後是當地土壤污染治理的困境。當地的汞、鎘、鉻、鉛等重金屬排放量長期居於全國前列,農地遭重金屬污染的問題非常突出。如果被重金屬污染的土地不能全面得到治理,農民不願把受污染的土地都撂荒,繼續進行種植,那麼類似鎘米這樣的食品安全問題,恐怕將難以杜絕。
此外,鎘米雖然不能作為糧食銷售,但可以做飼料用途,這也是問題所在。飼料用鎘米從種植到生產銷售,如何嚴防進入糧食市場?鎘米用作飼料後,會不會在動物體內富集,給食品安全帶來潛在威脅?這些疑問都亟需釐清。
(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