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中國銀行「原油寶」事件 為何引爆中國社會輿論?

撰文:張育銘
出版:更新:

2020年4月20日,美國市場5月20日到期的原油期貨價格出現前所未有的「跳樓」現象,每桶價格最低跌落到-40.32美元,最後以-18.30美元坐收。
而西得克薩斯輕質原油(WTI)期貨價格暴跌並收於負值,導致中國銀行理財產品「原油寶」的客戶不僅虧光了本金,還得「倒貼」銀行鉅額保證金。

「原油寶」是怎樣的金融衍生性商品?

「原油寶」是指中國銀行面向個人客戶發行的掛鈎境內外原油期貨合約的交易產品,按照報價參考對象不同,包括美國和英國原油產品,美國原油對應的基準標的為「WTI原油期貨合約」。

掛鈎期貨合約,並不是100%的期貨合約,其本質上而言是一個「做市商」的交易模式。投資者是直接跟中國銀行交易,本質上來講是一種對賭行為,客戶在持倉中賺了錢,那麼做市商是要賠給客戶相應的錢,同樣如果客戶持倉後賠錢了,那麼賠掉的錢就是做市商賺到的錢。但是做市商有自己的方式把風險轉移出去,大抵方法是評估多單和空單的總量,再到市場中進行投資轉嫁風險,只賺手續費是目前大多做市商的穩定策略。

中國銀行後續動作引發民怨

中國銀行在北京時間4月21日凍結了「原油寶」所有投資者的賬戶資金。4月22日,中國銀行發佈公告確認5月WTI原油期貨結算價每桶-37.63美元為有效價格。由於結算價格為負值,理財產品變為「負債產品」。中國銀行發出通知,要求「原油寶」客戶補充「穿倉」導致的虧損。4月23日凌晨,中國銀行從相關投資者「原油寶」賬戶裏劃轉了全部本金和保證金。

由於「原油寶」投資者虧損高達近300%,再加上事前沒有意識到會有「穿倉」以及倒貼現象,因此引發各地此起彼落的群體維權現象。有自媒體報道,中國銀行此波操作損失可能在44億美元,不過實際虧損應該小於這數字,而這必然成為內地近來的金融重要社會事件。

「原油寶」誰之過的4大角度

目前看待「原油寶」事件大抵有四種角度。首先,這是投資者自身的責任,因為按照契約精神,中國銀行只是擔任讓投資者能買賣原油期貨的平台,投資者抱持「盈虧自負」的心態來面對投資風險。而這種角度在發生「原油寶」事件後,認為社會應該加強投資者關於金融風險和風險評估等相關教育工作。

其次,則認為這是中國銀行「原油寶」產品設計不良導致的問題,因此中國銀行有連帶責任。這種邏輯是認為投資者做為消費者和中國銀行做為投資平台變相販賣「原油寶」,但在交易過程中,賣家有義務承擔產品的設計和品質保障,此外在銀行販售金融衍生商品時,應該需對客戶進行風險評估。而就公開訊息來說,這次負油價的「黑天鵝」效應,除了有原油期貨在客觀上的供需問題,但「原油寶」客戶在超過晚上十時後就無法交易,而當時的油價還停留在10美元,以及最終油價以-37.63美元來計算都存在明顯暇疵。換句話說,中銀「原油寶」的產品設計正好在這次負油價事件中,變相讓投資客戶被國際空軍「群毆」,「打不還手」才導致最終的悲劇產生。根據4月26日的報道,目前已有近千名投資者對接律所,欲起訴中國銀行。

「原油寶」事件或將引發新一波金融監督。圖為2018年4月8日,劉鶴參加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揭牌儀式。 (新華社)

再者,有些人認為政府單位應該對「做市商」進行相應的金融監管,有業內人士預測,受到國際經濟局勢影響,未來類似紙黃金或紙原油等銀行產品可能面臨全面整頓。甚至有些人「上綱上限」,以這次的例子認為4月1日中國迎來金融全面開放可能帶來不良後果。

最後,則是認為全球最大的期貨和期權交易所芝加哥商品交易所(CME)臨時修改交易規則,允許負價格存在,很明顯是針對國際抄底資金,導致各地銀行系統反應不及,連帶讓投資者「賠了夫人又折兵」,其中各地的銀行或交易商也是「受害者」,因此交易所也有相應責任。甚至有人認為這就是美國的國際金融霸權的又一體現。

CME的爭議何在

4月8日,CME表示,正在重新編寫程式,以便處理能源相關金融工具的負價格。4月15日,CME表示,最近的市場事件增加了某些NYMEX能源期貨合約可能以負或零交易價格交易結算的可能性,並且這些期貨合約的期權可能以負或零的行權價列出。

有人認為CME的做法,明顯會被淡倉資金利用來針對好倉,而這樣的規則修改就像賭場赤裸裸的維護莊家,顯然並不公平。如果把時間還原到2020年3月,當時內地網路上的確充斥許多要抄底國際原油的投機聲浪,但投資者對於其中的風險顯然認識不足,頂多抱持套牢或虧空本金決心,但沒想像到還得「倒貼」。

其實如果不把目光僅限在內地,會發現印度也有類似「原油寶」的事件。根據報道,印度多種商品交易所(MCX)以每桶-2884盧比(約合-37.8美元)的價格來進行平倉,而這也引發印度大宗商品衍生品的歷史性爭議,據悉,MCX有全印度94%以上的原油期貨交易量。據報道,一些經紀商已經向孟買高等法院提起訴訟,對於MCX確定的最終平倉價格提出了質疑。

此外,台灣也有出現期貨平台對於負值交易的問題。根據4月23日的報道,金管會接獲15例投訴案件,原因是期貨商系統沒有負數,導致投資者無法下單平倉最終虧損。對此,金管會表示需要嚴查。

對此,CME集團主席兼行政總裁達菲(Terry Duffy)於4月24日接受媒體採訪稱,「在我們宣布允許負價格交易的兩週前,就與政府監管機構開始進行合作了,所以這種情況的到來對我們來說不是秘密。但我們必須採取措施,讓市場價格能夠反映產品的基本面,期貨市場運作良好」。

從這些跨國受害者的情況來看,CME的做法充滿爭議,雖然它可能是希望透過機制的修改,避免期貨買家後續的違約問題,連帶衝擊景氣原本低迷的油價,但也因為負油價使得投資者慘賠甚至倒貼。

總得來看,此次「原油寶」產生爭議跟原油負油價的「黑天鵝效應」不無關聯,但中國銀行和芝商所CME是否應有連帶責任也是社會的主要關注。然而就在中國於2020年4月1日迎來金融開放的歷史階段後,中國銀行原油寶的「爆雷」事件會否引發進一波中央政府的金融監管也是未來的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