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900多萬人的76天隔離 武漢解封向世界發出信號

撰文:郝雅璐
出版:更新:

封城76天,隔離900多萬人,確診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50,003名,2,469人死亡,在武漢人的眼中,這一連串數字與人類歷史上最大的隔離事件——「武漢封城」背後,有一段五味雜陳的故事。
2020年4月8日,經歷了76天封城的武漢按下了「重啟鍵」。76天之前,提起武漢,中國人想到的是「九省通衢」、武漢大學的櫻花、武漢小吃熱乾麵和小龍蝦,以及古蹟黃鶴樓。但是自四個月前的2019年12月8日,武漢市記錄到第一名新冠肺炎患者,武漢就成為這場席捲全球的新冠肺炎疫情的震央。
當下全球疫情尚未結束,諸如美國總統特朗普等西方政客批評中國未提前向世界發出信號,但如果說76天前「武漢封城」還不算中國給世界的警告信號,那不知道還有怎樣的舉措,才是提出警示的「紅燈」。

武漢封城 警報拉響

武漢封城令在2020年1月23日凌晨下達,當時武漢市疫情防控指揮部發布通告,稱當天10時起全市公交、地鐵、輪渡、長途客運暫停運營,無特殊原因,市民不要離開武漢,機場、火車站離漢通道暫時關閉。世界衞生組織(WHO)稱這樣封鎖一座有千萬級人口的大城市,在公共衞生史上「前所未有」。

2020年4月8日,經歷了76天封城的武漢按下了「重啟鍵」。圖為3月25日,車輛行駛在武漢長江二橋上。(新華社)

武漢的封鎖為中國其他城市採取類似措施抗疫開創了先例。武漢實施限行幾小時後,黃岡、鄂州等周邊城市陸續跟隨,最終湖北其他15個城市均實施了限行措施,省內共影響約5,700萬人。

中國國內感染病學科唯一的女性中國工程院院士李蘭娟在3月27日透露,武漢封城的決定是她於1月22日向中央匯報建議的。當時臨近大年三十,中國面臨大規模人口流動,基於疫情狀況,李蘭娟建議武漢必須馬上封城,否則後果不堪設想。而且,封城的時間絕不要拖到1月24日大年三十,否則疫情會更大規模向全國播散。於是,1月23日上午10點,武漢封城,全國警報拉響。

隨着武漢及湖北疫情趨向平緩,3月24日,湖北省政府宣布,武漢自上周三(4月8日)零時起解除通道管控措施,恢復對外交通。武漢三個火車站在3月28日重開,但僅提供到站服務。武漢天河機場在上周三凌晨恢復航班服務,首班機的目的地是深圳。天河機場已完成各種服務設施的消毒,候機大廳內「間隔就坐」、「保持一米距離有序排隊」的提示語隨處可見。與以往乘機不同,復航後,出港乘客除了要具有「綠碼」,還需經體溫檢測,登機前還需完成個人健康狀況申報。

4月8日,武漢還正式撤除75個離漢通道管控卡點,並恢復15個主要治安(交通)檢查站常態功能,同時恢復長江大橋、江漢大橋等過江橋隧交通管控措施。

隨着疫情趨向平緩,武漢在封城76天後解封。(資料圖片)

城市解封 防控不鬆

雖然武漢結束封城,但中央及湖北政府未有放鬆對武漢疫情的防控。湖北省官方上周二(4月7日)晚發出通知,要求各地繼續強化社區管控,嚴格管理進出人員,全省學校則繼續延後開學。通知強調,武漢居民非必要「不出社區、不出市、不出省」,盡量減少出行,不參加聚集性活動,出入公共場所佩戴口罩;國家機關工作人員非必要不出差;各類人員憑湖北健康碼「綠碼」安全有序流動。

通知重申,「零新增不等於零風險、解除通道管控不等於解除防控措施、打開城門不等於打開家門」,必須堅持1級回應防控措施等。

官媒《人民日報》等媒體也刊登評論指,「解封不等於解防」、「打開城門不等於打開家門」,強調民眾仍須自我管理,「不紮堆,不聚集」。

目前,內地對於武漢解封後的主要擔憂集中在無症狀感染者身上。武漢大學中南醫院呼吸與危重症醫學科首席專家楊炯表示,解封後人口流動更大,更要謹慎。由相關數據分析,他推斷武漢大約有1萬至2萬的無症狀感染者,「雖然現在看來無症狀感染者的傳染性比較低,但總歸是有傳染性的,還是需要警惕。」

如何避免無症狀感染者離開武漢,是武漢解封後擺在眾多城市管理者案頭的現實問題。目前,多個省市要求對武漢人員展開核酸檢測,例如上周二,浙江省決定對最近14天來自武漢地區的人員開展必要的核酸和血清檢測;廣州白雲區也要求來自武漢的人員提交核酸檢測結果;北京市政府稱,經統計有1.1萬餘名滯留武漢的北京人員擬返京,計劃每日進京約1,000人,將全程閉環管理。

如何避免無症狀感染者離開武漢,是武漢解封後擺在眾多城市管理者案頭的現實問題。(中新社)

武漢封城為世界爭取時間

武漢封城作為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隔離舉措,究竟對於新冠病毒的防控有無效果,答案是肯定的。世衞發表聲明,聲稱這超出了它自己的指導方針,但讚揚了這一舉措,稱它是「公共衞生史上前所未有的」。

很不幸,新冠病毒已經在全世界擴散開來,但不能否認的是,武漢封城的確為全世界爭取了寶貴的抗疫時間,只是遺憾地並未讓西方諸國警醒,並做好準備。

3月31日,來自中國、美國和英國的學者在《科學》期刊發表文章稱,武漢在疫情爆發後最初五十天內所採取的強制措施,為中國其他城市採取應對措施贏得了寶貴時間。牛津大學學者戴伊(Christopher Dye)表示:「我們的分析顯示,如果沒有武漢的封城措施和全國性的應急反應,中國當時武漢以外的感染人數應為70萬以上。中國的管控措施似乎是有效的,因為它成功地切斷了傳染鏈。」為了研究新冠病毒的傳播途徑,這些學者們分析了病例報告、防疫部門的資訊及行動電話資料。基於這些資料,他們可以推算出中國其他城市得益於武漢封城措施而避免的感染病例。

儘管目前國際輿論對於中國抗疫存在褒貶不一的聲音,尤其是質疑中國的數據造假,隱瞞病情不報,但並非所有西方媒體都是「裝睡的人」。上周三武漢解封之後,英國廣播公司(BBC)就發表文章稱,武漢嚴格的「封城」管控,雖然讓這座有千萬人口的城市在76天的封鎖過程中付出了慘重的代價,但控制了新冠病毒進一步向境外擴散的風險,這個極端措施,讓中國在與新冠疫情的較量中贏得了主動。

封城是中國給世界的信號

對於中國在疫情中表現,目前國際輿論上觀點分化,尤其是有很多政客、媒體認為中國沒有在第一時間向世界發出信號。例如3月20日,特朗普在白宮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批評,病毒首次在中國出現時,中國政府沒有採取必要措施。他講到,「中國病毒原本可以從源頭制止,如果中國最初通告世界,這流行病就可以被遏制。」

解封後,武漢街上多了民眾的身影。4月12日,武漢市民在楚河漢街出行。圖為小朋友在玩平衡車。(中新社)

1月23日,武漢—一個千萬人口的特大型城市封城,如果這不是中國向世界發出的「病毒危險」的信號,不知道還有什麼樣的舉措才能算是信號;如果這不算中國政府採取的必要措施,不知道還要怎樣做,才算必要措施。

這並非給中國政府辯護。因為,武漢作為新冠病毒的最早爆發地(是否是發源地仍有爭論),中國政府官員在早期管控上的遲鈍的確是失分甚至是不及格的,但在後續中央政府迅速介入後,中國政府及湖北、武漢政府在整體防控上的措施,其實讓絕大多數中國人及國際感染學科專業人士認同,包括採用「封城」這樣一個當時看來十分極端的管控措施。

要記得在當時,西方人將「封城」批評為「沒有自由」,但看看今天全球各地對中國的評論,專業人士如世衞專家、意大利等多國醫學學者、白宮首席傳染病專家福奇(Anthony Fauci)都對中國的疫情管控表示認同,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很多於疫情期間留在中國乃至湖北、武漢的外國人。

真正對中國不滿、有所批評的,要麼是希望吸引眼球的政客,要麼是困於意識形態、總是對中國報以懷疑的媒體,或是認為5G信號傳播病毒而焚燒信號塔的「愚眾」。總結下來,他們的世界中只有「輿情」,沒有「專業」。他們不相信專業人士—因為這個原因,兩個月前美國人和歐洲人不戴口罩,浪費了中國乃至東亞各國給世界留出的寶貴時間。今天也因為這個原因,他們懷疑中國一切抗疫舉措,將「武漢封城」說成「限制自由,自生自滅」,認為「武漢解封」是「數據造假」。他們眼中只有自己篤定相信的價值觀,高舉「雙重標準」,因為意識形態而陷入「反智主義」泥沼。

待疫情過去之後,武漢這座城市及民眾為這次疫情做出的貢獻,應該在世界公共衞生歷史上留下正面的一筆。

上文刊登於第209期《香港01》周報(2020年4月14日)《900多萬人的76天隔離 武漢解封 向世界發出信號》。

更多周報文章︰【01周報專頁】

《香港01》周報於各大書報攤、OK便利店及Vango便利店有售。你亦可按此訂閱周報,閱讀更多深度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