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解「民共夾殺」 國民黨「九二共識」何去何從

撰文:孟芹府
出版:更新:

2020台灣總統大選中,國民黨曾經最仰賴的兩岸論調──「九二共識」,在整場選戰被徹底打向中共同路人的端點,並與「一國兩制」畫上等號。因此,選後的國民黨內部掀起了是否要保留九二共識的論戰,一方認為國民黨應持盈保泰,繼續高舉九二共識的大纛,促進兩岸和平;另一方則認為,九二共識既已跟一國兩制畫上等號,國民黨不應「維持祖制」,應將九二共識這個「票房毒藥」拋棄,重新造一套國民黨的兩岸論述。

前國民黨副秘書長張雅屏日前接受多維新聞專訪時,談及九二共識,直言九二共識其實沒有一中各表。(洪嘉徽/多維新聞)

國民黨前副秘書長、前組織發展委員會主委張雅屏此前曾就九二共識的實質內涵發表看法,張雅屏認為九二共識裏面其實沒有一中各表,九二共識「真正的共識是一中原則跟終極統一」,在一中原則下,中共不表一中為何,台灣必須要說明一中為何,這才是九二會談所得出的共識內容,九二共識的結構是建構在中華民國憲法之上。

然而,張雅屏所言固然點出九二共識的問題,亦解釋了九二共識在台灣形塑出正當性的脈絡過程,卻仍舊無法迴避九二共識的另外重要命題。

九二共識的時空背景 如今迥異

謂「九二共識」一詞的源頭,得追溯至2000年台灣即將首度政黨輪替前,時任陸委會主委蘇起首次定名提出,內容實則意指1992年兩岸辜汪會談磋商的政治默契與表述。

然而,今時不同往日,按照國民黨的「主流說法」,1992年台灣的經濟實力正「牛」,中共將一中原則下的「各表」主動性,讓渡給台灣方面,由台灣方面來表一中為何,且1992年恰好是1987年蔣經國推行兩岸關係正常化後的第五年,同於兩岸逐漸破冰之時。更精確的說,現在所熟知的一中各表,是國民黨儘可能極大化台灣方面的彈性空間所詮釋後的產物,而中共方面只認一中,但在某種程度上,可以接受國民黨的詮釋,故中共不在好不容易取得一中原則跟終極統一共識的情況下,繼續進逼,迫使當時的國民黨政府往終統靠攏。

九二會談後,大陸和台灣交流進一步展開,1993年,台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和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右)在新加坡會談。(網絡圖片)

是故,於政、於經,台灣擁有天時、地利,加之以九二會談,台灣方面談判不落下風,是為人和,九二共識於後才有彈性空間,供國民黨在日後對內說服台灣社會,對外同中共方面合作又於國際區隔。

如今,海峽兩岸的政經實力逆轉,習近平提出的「兩制台灣方案」已大大限縮九二共識的可操作性。同樣的九二共識,不同的時空背景,外在環境迥異,國民黨還可再拿舊的九二共識詮釋,外和中共,內攏台灣社會?

一中不各表 民共夾殺九二共識

習近平於2019年1月2日發表「習五點」,重申「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蔡英文對此則以「台灣始終未接受九二共識,根本原因就是北京當局所定義的九二共識,其實就是『一個中國』、『一國兩制』」回應,並申明涉及兩岸政治性談判、協商,須在台灣人民的監督下,以政府對政府的模式進行。

至此,國民黨過去所堅持的「一中各表」,已在中共、蔡英文的共同夾殺下,成為「只剩一中,沒有各表」的「九二共識外殼」。事態演變到國民黨裏外不是人,乃因中共將九二共識的話語權收回去,蔡英文亦摒棄掉所剩無幾的話語權,九二共識不再是兩岸於民共執政時的談判共識。九二共識的內涵或許從沒變過,變的是1992年國民黨的詮釋在現下的台灣社會已無說服力,一方面是中共的態度由反獨與消極促統變為積極推展,另一方面,蔡英文也將台灣未來走向硬生生從兩岸和平穩定發展,拉到兩岸走回對抗老路。國民黨對九二共識的詮釋不變,但外在環境變了,國民黨的詮釋自然也走進了死胡同。

蔡英文硬把台灣未來拉向兩岸衝突對抗,民進黨受益,台灣受害,國民黨又能何去何從? (洪嘉徽/多維新聞)

國民黨或許正在思考,究竟該如何依照九二共識的外型,重新填入填充物,讓新的兩岸論述透過九二共識借殼上市,一方面說服中共,另一方面說服台灣社會。

國民黨如若這麼想,在2020台灣總統大選中只是敗得剛好。

國民黨得認知到,九二共識產生的時空背景已跟2020年迥然不同,嘗試去重提九二共識,或是把1992年會談的內容照搬出來作為立論基礎,未必是明智之舉,而如今要不要接受那個仍有「各表詮釋的九二共識」主導權是掌握在中共手上,不是國民黨握着,也不是民進黨、蔡英文等說了算。

習近平主政後的中共,將方針從消極促統轉為積極促統,更進一步壓縮國民黨的話語空間。 (AP)

屆時,中共不買單是一回事,又因為台灣社會已將九二共識跟一國兩制畫上等號,使國民黨的「舔共賣台」標籤更被強化,那才得不償失。國民黨或可思考的是,國民黨如何重新詮釋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一中各表是李登輝默許、馬英九延續的詮釋語境,2020年的國民黨未必要在前人留下的語境中打轉。

此時此刻,國民黨站在命運的十字路口,國民黨的下一步將直接決定九二共識後勢看漲,或者是就此銷聲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