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大作戰】台海登陸戰 主戰坦克角色為何?

撰文:陳宗逸
出版:更新:

台軍在2019年,成功求購美製M1A2C-T(T構型,T代表台灣)主戰坦克108輛,使得久未有現代化坦克成軍的台灣陸軍,終於趕上1990年代之後的世界先進坦克步伐。而隨着M1A2C-T主戰坦克將陸續抵台,海峽兩岸未來可能的戰場,主戰坦克佔有什麼地位?一旦兩岸之間掀起了登陸大作戰,其面貌將如何?會像是二戰的諾曼底登陸戰一樣?或者是另一種奇襲面貌?相當值得探討。

未來兩岸主戰坦克的對決,在現代戰場上,不見得不會發生。左為解放軍99式坦克,右為台軍M1坦克。(資料照片)

由於二次世界大戰以後,傳統軍事科學上的「兩棲登陸戰」,其實已經幾乎「絕迹」。1944年6月6日的諾曼底登陸戰,算是近代史上最後一次傷亡慘重的登陸惡戰,也創下人類史上最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的紀錄。從6月6日清晨到7月24日行動成功為止,盟軍共投入288萬人參戰,德軍方面也動員21萬人,共計56.7萬噸的物資和17萬2,000輛各式車輛載具順利上岸,登陸的盟軍擊毀2,117輛戰鬥車輛、擊落飛機245架。守軍德軍傷亡人達11萬4,000人,盟軍更蒙受12萬2,000人的損失。

看起來,強勢登陸的盟軍,蒙受到比已然強弩之末的德軍還要嚴重的損失,動員的物資幾乎可使一個國家的經濟崩潰,故一旦解放軍實施兩棲登陸台灣,一定會蒙受一樣的慘劇,事實上是如此嗎?

類似70多年前,諾曼底大登陸的作戰場景,難道不會發生在今天海峽兩岸的作戰假想中嗎?以軍事科學的日新月異發展,此種場面出現的可能性,越來越大。戰爭的面貌,會隨着科技的發展,而更加復古。(Invasion of Normandy@wikipedia)

2018年初,一本由美國智庫學者易思安(Ian Easton)所著的《中共攻台大解密:1000個轟炸目標、14個登陸的戰場、一年兩度的時機,以及台灣人民何去何從》的專書,得到前任美國國防部亞太助理部長薛瑞福(Randall G. Schriver)的大力背書,故有關於中國大陸武力攻台的「14個登陸戰場、一年兩度的時機」就成為熱議的焦點,彷佛武統手段,就是大規模的兩棲登陸,人聲雜沓地踏平台灣每吋土地,在現代科技化戰場的趨勢下,這有可能嗎?

二戰結束之後,美國海軍陸戰隊率先開始研究配合直升機進行空中突襲的新式三棲作戰,韓戰之後,世界各地的低度衝突不斷,但是還是以美國海軍陸戰隊經過的考驗最多,發展也最快,世界各國都跟着美國所發展出來的戰術與裝備一起跑。

例如1985年,美國海軍陸戰隊登陸黎巴嫩;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美國海軍陸戰隊也準備入侵古巴;1965年,美國海軍陸戰隊登陸多米尼加護僑…之後,全球各地再也沒有類似二戰的那種大規模兩棲登陸作戰。

隨着戰爭機器與科技演進,復古的兩棲登陸作戰,很可能會再度上演,只是面貌將與70多年前不同,增添了許多不同戰術領域的新技術和新設定。圖為澳洲海軍陸戰隊與盟軍多國演習傳統登陸作戰的情況,西方先進國家,近年來越來越重視傳統兩棲登陸作戰技巧,是此種復古風帶引的潮流。(AGDD@Facebook)

由於信息戰日漸發達,衛星監控、遠距感測的技術發達,實在很難讓一支規模龐大的軍隊,能夠學習盟軍在二次大戰時,集結在英吉利海峽對面長達數月,沒有任何正確情報泄漏給德軍,然後輕易地進行大規模兩棲登陸。1991年第一次波灣戰爭,美國海軍陸戰隊佯攻登陸科威特海岸,那是一次詐術,騙取伊拉克重兵部署。1994年,海地政變內戰不斷,美國與美洲國家盟軍一起登陸海地平亂,迎接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是早已經等在沙灘上拍攝畫面的直播電視台記者鎂光燈。

在這樣的趨勢之下,主戰坦克在這種戰術環境中,要如何發揮戰力?提到武力犯台的兩棲作戰論,一般論者皆認為無論是無限制飛彈攻擊、沿海海陸封鎖等,都沒有辦法讓台灣屈服,而且會拿二次世界大戰,飽受德國彈道飛彈、巡弋飛彈攻擊,以及潛艇封鎖的英國來比喻。但是,解放軍有壓倒性的潛艇優勢,加上遠洋海軍的建構,「區域/拒止」(A2/AD)能力當強大,航母艦隊的快速發展,使得長期封鎖台灣外圍海域、斷絕台灣的經濟進出口,使得台灣經濟民生崩潰成為可能。此種以封逼降的戰略,考驗的是台灣內部的民心士氣,台灣擁有英國一般的抗敵意志嗎?此時,傳統的兩棲登陸作戰,就即有可能在台灣政經軍瀕臨崩潰中,在一個無法預料的夜晚,突然發生。

對台灣的兩棲登陸作戰,是解放軍拿下台灣的最後手段,而且其發生的機率不低,但是面貌將會讓人出乎意料。(資料照片)

台軍的許多戰略規劃和戰術部署中,咸認為解放軍海陸空武力,要循以往認知地「兩棲強攻登陸戰」的可能性,事實上僅有不到一半的機會。最可能的情境,是在台灣政軍瀕臨崩潰、指管通情繫統瓦解的狀況下,解放軍利用民航機、民用滾裝運輸船(Ro/Ro),在台灣的民間機場以及商港登陸,而其登陸的前提,則是解放軍的封鎖戰、地下戰、超限戰已經達到目的之後,則大規模地突襲性軍力運輸,會成為可能。此時,再討論解放軍的軍事登陸能量、主戰坦克能否進入台灣本土等議題,就已經失去戰術上的意義。故,解放軍主戰坦克登陸台灣,與台灣主戰坦克於街頭上對峙的城鎮戰場面,將會上演。

也因為登陸戰的面貌已經改變,其融合了封鎖戰、飛彈飽和攻擊、特攻作戰和情報訊息的誤判等第三波至第四波戰爭的特徵,故也因為這些在軍事科學領域上全新的假設,則傳統的坦克大決戰,依舊可能在台灣本土上演。隨着主戰坦克的推進與後撤,陸空三度空間的硬戰,發生的可能性相當大。也因此,主戰坦克的對決,就成為有討論價值的題目。未來的戰場科技如何變化,在台海衝突中,主流論述所謂「主戰坦克無用論」的價值,在此也就不成立。這也是台軍近年來,開始增強城鎮作戰演習,採購新式主戰坦克,以及囤購數量龐大反坦克飛彈的理由。

由此,討論主戰坦克的對決,在兩岸作戰的假想中,就有一定的戰略與戰術意義,故此,多維新聞推出「坦克大作戰」專題,從歷史、戰術以及科技層面,開始假想這個目前少有人討論的全新軍事議題。至於解放軍的主戰坦克,和台軍的主戰坦克,究竟戰況如何?就請期待後文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