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中疾控分析數據 大V兔主席:或低估年輕人患病比例

撰文:許祺安
出版:更新:

編者按:內地官方的《中華流行病學雜誌》最新刊出兩篇與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有關的論文,其中由中國疾控中心撰寫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學特徵分析》,提到疫情的不少細節,包括病死者主要以中老年為主、患者及病死者主要在湖北等。
內地大V任意以網名「兔主席」,在修例風波期間點評香港局勢爆紅,他近日刊文指出,使用數據分析不但是對疫情的醫學分析,更有社會學、公共政策及其他社會科學的特徵及意義。

以下為《惡魔藏在細節:對COVID-19的最新數據分析》文章節選,香港01已獲公眾號「兔主席」授權轉載: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流行病學特徵分析》選取截至2月11日在內地的傳染病報告訊息系統中的所有病例,共計有72314宗。其中,確診病例有44672宗(61.8%),疑似病例有16186宗(22.4%),臨床診斷有10567宗(14.6%),無症狀感染者889宗(1.2%)。

數據顯示病死者絕大多數都是中老年人。(中新社)

數據顯示,性別與病死率有一定關係。從結果來看,男女患者的數量相約,各有22981宗及21691宗。但男性患者的病死率較高,具體數字是後者近倍,分別為653宗(病死率2.8%)及370宗(病死率1.7%),可見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對男性的殺傷力更大。

另一個特徵是病死者絕大多數都是中老年人,70歲以上的病死者佔全部死亡病例50.8%2。以50歲作為分界線,更是佔全部死亡病例超過93%。數據顯示,80歲以上患者的病死率為14.8%,70歲至80歲的病死率為8.0%,至於50歲以下患者的病死率則只有0.4%,40歲以下更僅0.2%。

第三個特徵是患者及病死者絕大多數在湖北,前者有33367宗(74.7%),後者有979宗(95.7)。湖北的病死率為2.9%,全國其他地方只有0.4%,兩者相差達七倍。

湖北及武漢的疫情最為嚴重。(美聯社)

至於第四個至第六個特徵,分別為確診病例以輕中症為主、發病時間較早的病例,病死率更高、湖北及武漢患者的年齡分布與全國有所不同,中老年比例更高。

「兔主席」的文章認為,假設數據可比,湖北及武漢與全國其他地方的差異,可能是解釋當地病死率顯著較高的關鍵,就是患者的年紀較大。究其原因,一是湖北及武漢主要是社區傳播老年人在家中或社區通過各種形式被傳染。湖北以外地方的患者年齡較低,可能是患者多數到過武漢或有武漢接觸史,長者一般不會有此類長途旅行,只是被家中年輕人傳染。

其次是自一月下旬開始,疫情在湖北大爆發,全國對對疫情防控的意識可能已經大大提高,導致外地社區和家庭傳播概率降低;第三是湖北及武漢的長者最依賴當地醫療系統,相對受到交叉感染的風險最高。

文章指出,對數據的分析可以無限深入,如果有統計學的顯著差異,還可以分析出進一步的原因,例如湖北及武漢是否可能發生醫療系統崩潰,甚至是否能在具體各間醫院之間再比較,例如會否因為資源的多少及應對專業能力等的差異,導致重症及病死率亦各有不同。

湖北及武漢的醫護人員受感染的比例遠高於全國。(中新社)

其中一個明顯例子,就是論文提到的武漢醫護人員受感染多達1080宗,佔全國比例63%,乃至湖北及武漢的醫護人員受感染有1474宗,佔全國比例高達87%,「假設武漢醫院基礎設施和醫務人員醫療知識和防護水平並不亞於其他地方,那唯一的解釋就是疫病爆發之下醫療資源不足導致的情況。」

文章認為,上述數字僅計算確診病例,疑似病例及臨床診斷並未納入其中。由此可反映一點,就是確診病例中更有可能是重症及危重症的患者,「在醫療資源有限時,從分診角度講,病情愈嚴重,就會愈被重視,被收治及正式確診的可能性也就愈高」,結果導致系統性高估重症、危重症及病死率,同時又系統性低估輕中症者,乃至低估年輕人患病的比例。

文章認為統計數據不完整會導致系統性高估重症、危重症及病死率,同時又系統性低估輕中症者,乃至低估年輕人患病的比例。(中新社)

文章稱,無論是武漢、湖北還是全國,對患者年齡群體的統計應該相對更加準確,只有在醫療資源沒有任何問題,對所有人士均可以一視同仁對待,才可能排除此種系統性的統計偏差,「只有不斷補全變量,收集更多數據,再進行深入的挖掘和分析,才能幫助我們接近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