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國民黨革新之絆 換血中常會勢在必行

撰文:孟芹府
出版:更新:

2020台灣總統大選,國民黨遭逢大敗,不僅總統選舉方面被民進黨打得落花流水,立委選舉方面亦在大綠小綠的夾殺下,使多位沙場老將中箭落馬,總席次雖有增加,但區域立委的戰敗卻也讓地方基礎本就趨向薄弱的國民黨更加艱難。總的來講,國民黨是把自己手上的好牌,打成最爛的結局。

毫不意外的,敗選之後,國民黨內的改革之聲再起,但從目前已浮出枱面上的改革要求來看,哪項不是與2016年、甚至更早之前的要求一樣?不離組織扁平化、人才年輕化、廣納青年人才、重用年輕人等等的要求,足見這個黨基本上沒有進步,而這種改革要求也是隔靴搔癢,打不到真正痛點。

無法整合國民黨的前黨主席吳敦義,2020敗選後,請辭黨主席以示負責,黯然離開中央黨部。 (楊騰凱/多維新聞)

國民黨的決策核心扣除掉「可能」可以號令全黨的黨主席外,再來就是中央常務委員會(簡稱中常會),決策原則上都由中常會作成。在國民黨主席權威漸失的現在,中常會可能會是未來最值得注意的機關,甚有邁向「中常會制」的可能。

國民黨現下的中常會大致上被「足以壟斷黨代表」的人把持着,這些人佔據着中常委,運用手上資源,例如聯合幾個現任中常委,動員手上的黨代表,排除掉任何意欲競逐中常委之位的新人。而中常會選舉中有人放話要夾殺誰、排擠誰、封殺誰的消息不曾間斷,有越演越烈的趨勢,枱面下的送禮請客吃飯傳聞亦是「絡繹不絕」,故從根本來講,這種中常委選舉跟中常委本身的正當性本就令人質疑,更遑論擔任黨改革推手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少。

國民黨中常會的開會景象。從現場開會的中常委年紀來看,不難看出中常會的「老化」。 (楊騰凱/多維新聞)

也就是說,在上述前提下,任何的黨改革方案皆須經過中常會的同意,才有可能進入到運行時間,中常會倘偏向保守、久未換血,再好的改革案送進中常會,胎死腹中的可能性還是相當高。

國民黨真想革新,國民黨支持者也想監督這個黨邁向革新的道路,光是注意枝微末節的小事有沒有被改革遠遠不夠,寄望於黨主席更是見樹不見林,黨主席的權威性實際上已經大不如前,光看2016年洪秀柱任黨主席、2017年換吳敦義任黨主席至2020敗選,面對黨內爭端無能為力,便可知道黨主席這位子已無法擺平所有爭端,最近一次爭端是2019年郭台銘與韓國瑜爭總統候選人,郭台銘初選落敗後抵死不退,也無人可以勸退,一度引發黨分裂危機,吳敦義此間扮演的角色尷尬又模糊。

類似國民黨國會的中常會,未來或許會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中常會換血與否,事實上是國民黨的改革能否成功的關鍵之一。據聞,目前炒得火熱的黨改革主張,不受某些較為「資深」的中常委「歡迎」,原因仍是與某些中常委的個人利益有關。當國民黨徹底邁向資本主義政黨、拋棄原有左派的政治態度,直接導致的結果就是吸引個人利益擺在政黨利益、社會利益甚至國家利益之前的投機份子加入國民黨,而這群人現在成為阻礙國民黨改革的絆腳石。

國民黨從不缺少人才,也不缺少有能力一起帶領國民黨脱離泥潦的有志人士,但部份中常委總愛在改革的路上,充當那個阻塞「血管」的有害物質。真想讓國民黨成為一個健康的民主制度下該有的「健全」在野黨,中常委的選舉、換血以及後續動向需得多多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