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菲律賓戲耍「禁台令」? 台灣軟硬與否都有政治權謀

撰文:孟芹府
出版:更新:

由於新冠肺炎疫情緣故,菲律賓對台灣旅客的入境禁令一波三折,起初菲律賓衛生部於當地時間2月10日一紙命令送達該國民航局,要求嚴格執行台灣旅客的入境禁令;但菲國駐台機構「馬尼拉經濟文化辦事處」(MECO)的說法則稱,那是菲國衛生部的片面決定,不是菲國全然的官方立場。

不久後菲律賓總統杜特爾特(Rodrigo Duterte)又公開發言,指絕不解除禁台令,菲國人民的健康跟防疫優先,也無關「一中原則」。直至2月14日,菲律賓內閣會議經過激烈論辯後,深怕在台的15萬菲籍移工跟着受累,決定解除禁台令,菲律賓禁台事件到此落幕。

台灣外交部給蔡英文等人製造機會,讓蔡英文從這場「台菲外交之爭」,擷取政治利益,蔡英文反成最大贏家。 (多維新聞)

菲律賓對台的態度大轉彎,短短四天內讓台灣方面疲於奔命,不啻為一種在外交上「戲耍」台灣之舉措。有趣的事情來了,台灣在此過程中,台行政院長蘇貞昌、台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乃至蔡英文在菲國禁台令解除的前一刻,對菲突然措辭強硬,時間差抓得恰到好處,反而使得一直在積極進洽菲國的台灣外交部軟硬失據,裏外不是人,成為媒體揶揄的對象。

這起事件可以從幾個層面來談。一是台灣假如要對菲國「硬」起來,有什麼籌碼?二是台灣外交部假如從頭到尾就是刻意對菲「軟回應」,為的又是什麼?三是蔡英文、蘇貞昌、陳其邁等人發表對菲強硬言論的時間點如此剛好,是不是早就收到情資,菲國高機率解除禁台令,還要台灣外交部配合演出軟腳蝦戲碼,做球給他們三人?

假使姑且先撇開任何政治權謀的計算,菲國2月14日也沒有解除禁台令,台灣要對菲國採取強硬手段,回應菲國的內閣會議結果,台灣手上的籌碼不外乎有:召回台灣駐菲代表、驅逐在台菲籍移工、遣回菲國駐台代表等三大手段。

菲律賓10日晚間宣布「臨時旅行禁令」,台灣旅客只能在菲律賓的機場過夜。(中央社)

倘若台灣外交部果真召回台灣駐菲代表,很有可能在召回命令送達前,菲國會搶先遣回台灣駐菲代表,同步發表聲明「洗臉」台灣。驅逐在台菲籍移工則會讓台灣仰賴菲籍移工的企業跳腳反對,台灣外交部反而更加里外為難。剩下能做的,大概只有遣回菲國駐台代表能夠做到位,稍稍扳回面子一些。

如此來看,台灣面對外交戰的籌碼還真不多。其他的如海上以最嚴格標準對菲國執法、驅離越過經濟海域的菲國漁船等,一來是台灣本來就有在做,二來是對菲國可能也效果不大。台灣硬起來的實質籌碼說不定還比台灣各種國際關係專家評估的更少,這次菲國禁台令衍生出的外交摩擦已經將這點曝露出來。

此外,台灣外交部四天內的回應,實際上都是一種外交辭令上的「軟性回應」,不論是「積極溝通中」、「已向菲方表達台灣的積極關切」等,這都是軟回應,甚至還被台灣在野黨質疑為何遲不反制。

事實上,從台灣外交部立場出發的話,不帶有強硬味道的軟性回應有失外交摩擦發生時,台灣外交部所應具有的底氣。倘菲方是「基於錯誤認知,做出錯誤決定」,台灣外交部的回應理應更強硬些。2月14日解除禁台令前,菲國像是玩兩面手法,一方面透過MECO安撫台灣,另一方面杜特爾特公開「洗臉」台灣,又撇清與「一中原則」的影響。台灣外交部未在第一時間硬起來,才有後來的軟硬失據。

不論菲國最後決定如何,台灣外交部都註定要配合演一場戲,擔任軟腳蝦的角色。 (多維新聞)

然而,台灣外交部的軟性回應,是否為了「製造機會」給其他「更高層的政治人物」?事後諸葛來看,還真有那麼一點味道。特別是菲國對台禁令解除前不久,台灣《中央社》以「可靠消息」的說法對外放風聲「暖身」,更令人產生政治聯想。

蔡英文、蘇貞昌、陳其邁等三人發表強硬言論的時間點未免太巧──當然這是一種政治陰謀論的猜想。但台灣外交部有沒有可能在2月14日前,或至少在2月14日當天早上就已收到情資,菲國解除禁台令的機率相當高?台灣外交部內部一定透過駐菲代表、菲國的政治掮客等,打聽相關情資,再於內部進行評估,沙盤推演出解除的機率多高、不解除的機率又有多高,後續台灣外交部又該如何根據菲國內閣會議結果,開展外交賽局等等。但最終目的都是做球給蔡英文等台灣政府高層,塑造一種「蔡英文帶領朝野共抗菲國打壓」的大有為形象。

也就是說,不論菲國決定是什麼,這場台菲間的外交摩擦都成為政治人物的表演舞台。台灣外交部註定要演出軟腳蝦角色,為的是一補當「芒果乾」(亡國感)、2020年選戰模式(罷韓)徹底結束後,蔡英文過去的執政不力再度被拿出來放大檢視時,她能有個加分的依據。

台菲一場外交之爭,背後可能有如此多的權謀計算,也顯示出國際政治的現實,以及從未消失、只是都在黑暗處的陰險狡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