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印發指引:中低風險人員佩戴的口罩可重複使用

撰文:彭琤琳
出版:更新:

《新華社》周四(6日)報道,國務院應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日前印發《不同人群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口罩選擇和使用技術指引》,指在保障公眾健康的前提下,正確保存、消毒可適當延長部分口罩使用時間和使用次數。此外,中低風險人員佩戴的口罩可反覆多次使用。

在香港,長者到觀塘遊樂場領取口罩。(歐嘉樂攝)

據悉,該指引來自國家衛健委,其將不同人群對新型冠狀病毒環境污染的暴露風險劃分為高風險、較高風險、中等風險、較低風險和低風險五個等級。

根據指引,普通民眾處於超市、商場、交通工具、升降機等人員密集區,室內辦公環境,學校,醫療機構(除發熱門診)等場所時,都屬於較低風險暴露人員,建議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兒童選用功能相當產品)。

民眾在居家、通風良好和人員密度低的室內外場所活動時,則屬於低風險暴露人員,可不佩戴口罩。 非醫用口罩,如棉紗、活性炭和海綿等口罩具有一定防護效果,也有降低咳嗽、噴嚏和說話等產生的飛沫播散的作用,可視情選用。

Q:口罩在甚麼情況下需要更換?

指引明確,醫用標準的防護口罩均有使用期限,口罩專人專用,人員間不能交叉使用。高風險人員在結束工作、中途進餐(飲水)、入廁等脫下防護裝置後,重新進入需更換;口罩被患者血液、呼吸道/鼻腔分泌物,以及其他體液污染要立即更換;較高風險人員在接診高度疑似患者後需更換。

其他風險類別暴露人員佩戴的口罩可反覆多次使用。口罩佩戴前按規程洗手,佩戴時避免接觸口罩內側。口罩髒污、變形、損壞、有異味時需及時更換。

Q:使用過的口罩如何正確保存、清洗和消毒?

指引建議,如需再次使用的口罩,可懸掛在潔淨、乾燥通風處,或將其放置在清潔、透氣的紙袋中。 口罩需單獨存放,避免彼此接觸,並標識口罩使用人員。

醫用標準防護口罩不能清洗,也不可使用消毒劑、加熱等方法進行消毒;自吸過濾式呼吸器(全面型或半面型)和動力送風過濾式呼吸器的清洗參照說明書進行;棉紗口罩可清洗消毒,其他非醫用口罩按說明書處理。

《不同人群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口罩選擇和使用技術指引》圖表。(人民日報)

中大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此前指出,市民在使用口罩時,不應一個口罩用足全日,每個口罩可使用多長時間視乎情況。

醫學會前會長蔡堅醫生則表示,如果想要節省口罩,把口罩放入「全新未拆封」的信封,在特定的情況下,也可以重複使用。兒童免疫及傳染病專科醫生何學工亦指,放入信封是正確做法,信封有助吸收口罩上的水氣,而保持乾燥,有助抗病毒,更可維持口罩舒適度。

如何以信封延長口罩使用的方法(按圖了解):

+2

此外,台灣泌尿科醫生陳偉寶周日(2日)在Facebook上發文稱,使用過的口罩其實也有「復活」方法,若沒有明顯結構損壞或受到污染,一般口罩可經消毒後重用,但僅限於同一名使用者。

其方法是將使用過的口罩平放,正反面均用紫外線燈照射約半小時即可;如果家中沒有醫學用的紫外線燈,可以用一般烘碗機內的紫外線燈,甚至陽光亦可以,把照射以後的口罩放在乾淨乾燥的環境中,靜置3日以上就可以再次使用。

陳偉寶強調,一般外科口罩復活要訣是「乾燥」,正常使用過後要處理的是口沫、黴菌和病毒,但不必滅菌;紫外光可以殺掉黴菌,然後在乾燥環境中靜置3日,這是有醫學根據的,因為在乾燥的環境中,病毒不經任何處理都會被消滅。

▼按圖學會選購正確口罩,及其他防疫小知識

+1

針對有人在口罩上噴酒精消毒,北京急救中心培訓中心主任陳志指出,口罩能防護病毒,是因病毒會伴隨液體飛沫形成小顆粒,附在口罩上。 用酒精噴灑口罩表面,酒精揮發時會將裏面的水分一起帶走後,再使用時,被分離出來的病毒有可能被吸入。

不過,香港執業藥劑師協會會長鄭綺雯提醒,現時「一罩難求」,只能妥善收藏口罩以延長使用時間,但仍不鼓勵同一口罩用上兩三天。她認為如果沒有口罩,最好不要外出。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