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被質疑的武漢病毒研究所是否人工編輯了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蔓延,位於此次疫情重災區的中國中科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以及旗下的P4實驗室,成為輿論的暴風眼,一直追蹤沙士(SARS)病毒的研究員石正麗及其團隊也被推上了風口浪尖。
2003年的沙士疫情之後,中國為了加大對新發傳染病病原研究,在武漢病毒研究所成立了生物安全最高等級P4級別的實驗室。近來,隨着武漢疫情的極速升級,武漢病毒所遭受到連串質疑,包括被疑病毒是從該所泄漏。
針對相關言論,內媒《南方周末》2月6日刊文稱,現在沒有證據表明2019新型冠狀病毒(2019-nCoV)為人工編輯病毒,石正麗團隊的研究對公共衛生非常有用,外界誤解了該項工作。
據內媒《中國科學報》報道,2003年的沙士(SARS)疫情之後,中國為加大對新發傳染病病原的研究,在武漢病毒研究所成立了生物安全最高等級P4級別的實驗室。近來,隨着武漢疫情的極速升級,武漢病毒所遭受到連串質疑,包括被疑病毒是從該所泄漏。
最新的質疑來自印度。2020年1月31日,生物學在線學術網站《bioRxiv》發表了印度研究人員Prashant Pradhan等人的研究論文。論文指出,他們在當前引起大規模流行病疫情的2019新型冠狀病毒的突刺糖蛋白中,發現了4個僅存在於該病毒中的獨特鑲嵌體,其氨基酸殘留與愛滋病毒中的氨基酸一致或類似。而這種情況,不太可能在自然界中偶然出現。
該論文在海內外學術界引起廣泛爭論,並於2月2日正式被撤稿。發表該論文的《bioRxiv》是成立於2013年的生物科學開放獲取預印本資料庫,也是中國科學家展示學術成果,進行國際交流的一個平台。上傳於此的論文暫未經過同行評議。
對此印度研究人員的結論,中國一家生物研究機構的研究員郵件回覆稱,愛滋病毒和武漢新冠病毒都為自然界存在,她所在研究機構分析了此前發布的中華菊頭蝠分離所得相似度最高的病毒序列,其中上述4個鑲嵌體有3個都存在,所以不存在人為,而應是天然存在,「如果發生過人工編輯,我們可以檢測到人工編輯的證據。在這種情況下,現在根本沒有證據表明人工編輯的情況存在。」
2020年1月23日,《bioRxiv》發表了來自石正麗研究團隊的研究論文。該研究稱,成功從此次疫情中的一名武漢患者病例樣本中分離出武漢2019新型冠狀病毒,這為後續病毒致病機理、宿主尋找、疫情控制奠定紮實基礎。同時,發現在整個基因組水平上,2019-nCoV與蝙蝠冠狀病毒的同源性為96%,這意味着,蝙蝠極有可能是武漢新型冠狀病毒的宿主。
石正麗團隊發表於2015年一項研究成果,也成為「攻擊」的靶心。2015年,石正麗團隊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他們用中華菊頭蝠分離出的spike蛋白加小鼠中的沙士病毒骨架,嵌合成了一種新的病毒。該病毒在小鼠體內產生很高的病毒載量與致病的症狀。該論文寫道:「我們的工作表明,目前在蝙蝠種羣中傳播的病毒,有重新出現SARS冠狀病毒的潛在風險。」
與之相對應,石正麗的學生、同樣來自武漢病毒所的研究員周鵬,曾在2018年發現過一種可致豬腹瀉的冠狀病毒,他在接受採訪時解釋說:「當然它們還都屬於冠狀病毒,而且在實際操作中,我們發現在同一只菊頭蝠中同時攜帶了SARS樣冠狀病毒和這次豬病的病毒。而冠狀病毒重組很厲害,就像搭積木一樣,我的模塊放在你那裏,你的模塊放在我這裏,說不定將來重組成什麼。」
綜合而言,有懷疑者指出,2019-nCoV有可能來自人工編輯,以及武漢病毒所掌握了編輯病毒且編輯出動物傳人的病毒的技術。近日,美國《科學》雜誌記者Jon Cohen撰文回溯了石正麗的學術研究歷史以及2015年的研究成果。2月3日他接受《南方周末》採訪稱,2019-nCoV為人工編輯的可能性不大。
石正麗2015年的上述研究成果在科學界引起了一定的爭議。當初,美國新澤西州羅格斯大學分子生物學家理查德·埃布賴特(Richard H. Ebright)曾公開表示,並不支持石正麗當年的該項研究。但是,近日他也明確表示,2019-nCoV為人工編輯病毒的猜測非常荒謬。
與此同時,與石正麗有過多年學術合作的美國生態健康聯盟主席、生態學家彼得·達薩克(Peter Daszak),於2020年2月4日接受了《南方周末》郵件採訪。2013年,石正麗在《自然》雜誌發表題為《利用ACE2為受體的蝙蝠SARS樣冠狀病毒的分離鑑定》的論文,彼得·達薩克是該論文的共同作者。這篇論文得出結論,為中華菊頭蝠是SASR冠狀病毒的自然宿主提供了最直接的證據,並且暗示蝙蝠源的冠狀病毒可以不通過中間宿主而直接傳播到人。
彼得·達薩克明確表示,印度學者的論文並不可靠。他說,現在沒有證據表明2019-nCoV為人工編輯病毒,石正麗團隊的研究對公共衛生非常有用,外界誤解了該項工作。「研究者們顯然是對的,這次暴發表明這項工作預測正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