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肺炎】衛健委記者會:面對疫情應盡快調節情緒、適應變化
武漢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持續擴散,內地31個省、市、自治區已全部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全球多地也有確診個案,世界衛生組織(WHO)1月30日宣布,疫情已構成國際關注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PHEIC)。
國家衛健委從1月27日開始,每天舉行新聞發布會,通報疫情防控的有關情況,並回答中外傳媒提問。今日(3日)的記者會,介紹疫情防控工作中的網上及電話熱線等社會心理服務有關情況。
今日的新聞發布會,主持人是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宋樹立。出席的嘉賓包括國家衛健委疾控局副局長王斌、中科院心理所副所長陳雪峰和北京回龍觀醫院黨委書記楊甫德。台下嘉賓則包括北師大心理學部黨委書記喬志宏和中國心理學會心理危機干預工作委員會主任委員劉正奎。
陳雪峰表示,武漢和周邊地區採取了比較嚴格的交通管控措施,對疫情防控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大家應該認識到這是疫情防控的客觀需要,應當盡快調整生活安排,調節好情緒,適應這種變化。
對疫情嚴重區域的人產生過激情緒,這是人的一種保護自己的心理本能,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們不是靠本能生存的,我們還有理智和情感。人們總是想為已經發生的事情找到一個原因,而疫情發生的根本原因是出現了一種新的病毒。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對這種病毒的認識正在不斷加深。隨着疫情防控工作的不斷推進,我們愈來愈能夠理性地對待這個問題,掌握自我防護的科學知識、學會調節心理的科學方法,看到全社會為疫情防控所做的努力,感受到戰勝疫情的信心。
疫情是我們共同的敵人,但受疫情感染的人是我們的朋友和親人。一定不要因為過激的情緒,導致過激的行為,為疫情防控工作添亂。現在需要的是理解、支持和團結一心,我們才可能早日戰勝疫情。
楊甫德表示,有慢性病的患者,需要規律服用治療藥物,不要自己擅自調整用藥,以免病情波動或反覆。另外,到醫院取藥是安全的,一方面,做好自身防護,戴好口罩,保持手清潔,另一方面,各醫療機構都在按照要求嚴格落實傳染病防控措施,比如北京市要求門診患者在進入診室前需要檢測2次體溫,以便第一時間篩出疑似人群;同時醫院設有專門的發熱門診,與普通的診療區域是分開的。所以,常規到醫院看病是安全的,一般不會被傳染。如果病情有波動的話,還是建議在做好自我防護的基礎上,及時到醫院就醫。
陳雪峰表示,學校推遲開學,家長和孩子相處的時間增加了。對學齡前的孩子,家長的陪伴很重要。可以跟孩子一起設計一些互動的小遊戲。如果孩子對疫情好奇和提問,家長應該認真對待孩子的提問,借這個機會教孩子學習健康知識、讓孩子有安全感,安撫好孩子的情緒。對上學的孩子和家長,有幾點具體建議:
1.家長和孩子在互相尊重、互相理解的基礎上,一起討論制定這段時間的生活和學習計劃。
2.生活計劃中要包括娛樂和做家務的內容,最好是能夠和孩子一起做的事情,特別是如果家長延期上班,或者在家時間比較長,有時間陪孩子,這是難得的增進親子之間相互了解的機會。
3.學習計劃要按照學校的要求,通過空中課堂等在線教育進行學習。要像平時上學一樣,認真聽課和做功課。
4.家長的情緒很重要,儘量不要太焦慮,不要太着急,保持情緒穩定。對於受疫情影響比較大的孩子來說,父母情緒的穩定性非常重要,對孩子的心理狀態影響很大。對青春期以及剛成年的孩子,應當尊重他們對獨立和獨處的需求,多商量,少管制。
成年人如果壓力很大或情緒狀態比較差,可以採用一些合理宣洩的方法,比如室內運動、唱歌、給朋友打電話等。但是,最好的應對方式還是把自己的生活內容安排得充實一些,讓自己動起來、忙起來,能夠感受到存在的價值和生活的意義。
楊甫德表示,面對疫情有三大心理調整原則。一是全面觀察自己的情況;二是用心傾聽主流的聲音;三是保持與家人及外界的聯繫。具體做法如下:
1.每天適度關注疫情和了解防護知識,最好安排在每天固定時間;
2.每天固定時間測量體溫;
3.調整生活狀態,按日常生活規律生活,注意吃好睡好作息規律;
4.找到信賴的家人、朋友聊天,通過微信、電話、網絡聯繫。
5.放鬆訓練。如果感到不能放鬆做一做深呼吸、跟着音樂活動身體、做一些平時可以使自己感到愉悅的事情,想一想自己可以做些甚麼保持身體健康,利用這次待在家中的空閒時間做自己原來沒時間做的事情:如讀本小說、追部好劇等;
6.如發現自己發熱應及時就醫。
陳雪峰表示,密切接觸者的心理壓力往往來自對疫情和對自己健康情況的過度關注,而且往往容易關注負面信息。
因此,緩解心理壓力很重要的3個方面如下:
1.關注積極信息,特別是疫情防控進展的積極信息;
2.關注自我防護和應對壓力的科學知識,掌握調整情緒狀態和行為的科學方法;
3.增強信心,讓積極信息和科學知識發揮作用,認真配合社區和疾控部門的工作。
對於必須外出的人,可能心理壓力都比較大,有兩點建議:
一是理性分析自己的心理壓力。有些人可能情緒受影響比較大;有些人可能認知受影響比較大,大量信息反覆刺激導致注意力、記憶力都受影響;有些人可能行為改變比較大,逃避本來應該做的事情。還有少數人可能會出現失眠、胃疼、腹瀉等軀體反應。大家應該認識到,這些反應大部份是正常的心理應激反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我們提高警覺性,主動調整自己去適應變化。
二是針對性地採取一些有效的方法。如果情緒壓力大,可以借助網絡平台,學習放鬆技術,如腹式呼吸、正念冥想等方法;如果認知壓力大,應當減少各種信息的影響,少看手機,多讀書或做其他有益身心的事情;如果是行為方面的變化比較大,應當提醒自己及時調整。
需要提醒的是,如果心理應激狀態持續時間比較長,已經嚴重影響到日常生活,自己覺得很痛苦,一定要及時向專業人員求助。
楊甫德表示,在當下,一線的醫務人員、做社區登記的排查人員以及前線的交通警察等等,他們面臨的工作壓力和強度都比較大,心理的、身體的負荷都達到了一定的極限,所以對於這些人群,確實應該進行合理的心身調整,具體有幾方面:
第一,每個人的工作強度都不可以持續太長時間,所以我們應該合理為這些人群設置班值,設置工作持續時間,適當輪休,在他們工作之餘的休息場所,能夠播放一些輕音樂,讓他們能夠在休息時得到最快的、最好的放鬆。
第二,他們應該自己掌握一些宣洩負面情緒的方式方法,因為每個人在負面情緒的包裹之下,如果不加調整、不會調整,真的有可能會出問題。我們通常也會採用幾種方式,比如你心情特別壓抑,可以痛痛快快的找一個沒人的地方,自己好好哭一場,哭幾分鐘,自己哭完之後真的感覺到放鬆。打個比方,就像陰雲密佈的天空,只有下一場大雨才會變得晴朗是一樣的。比如說如果有條件,我們的辦公室或者工作休息的場所,放個沙袋,放個拳擊袋,花幾分鐘的時間做一些拳擊性的運動,也會馬上得到放鬆和調整。當然我們還可以去做一些語音聊天,找自己特別想聊的人說說話,這也是一種很好的注意力分散和轉移的方法,會起到比較好的放鬆效果。
第三,愈是這種時候愈需要積極的做一些方便的運動,比如室內的運動,打太極拳、舉重、仰臥起坐等等,運動一方面會提高我們肌體的抵抗力,另一方面也是非常好的減壓方式,會讓我們的身體、大腦在緊張的狀態下即刻放鬆下來。
第四,這些人很長時間都沒有回家,或者很長時間沒有見到親人,一定要通過可能的途徑,第一時間或者定期與家人溝通交流。要知道,對一個人的精神支持和心理支持,最重要的是來自於家人,來自於親人,所以這時候我們多忙多累都需要和家人積極保持聯繫。一方面幫自己減壓,另一方面也增加家庭的和諧度,雖然我們忙沒有回家,但是我們依然是一家人,心依然是在一起的。處在高壓一線的人能夠通過這些方式緩解壓力,更好地工作,更好地度過這場疫情。
陳雪峰表示,目前,疫情防控需要儘量做到少出門、不聚會,這是有效阻斷疾病傳播的方式。出於對自己、對家人、對社會負責,我們應儘量減少不必要外出。長時間待在室內,可能會出現煩躁、焦慮的情緒,出現頻繁刷手機、作息紊亂等情況,其實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活方式改變帶來的不適。而且這種改變不是我們的主動選擇,是疫情防控需要的適應性改變。適應能力,是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指標。因此,如果不能盡快調整好生活方式、適應現在的情況,就很難緩解這種不適。
如何調整生活方式,有幾點建議,概括為「5個1」:
1.制定一個計劃。安排好每天要做的事情,特別是要保證規律的飲食和睡眠。
2.鑽研一件事請。看書、聽音樂、寫字、學習一項新技能等,並且享受這個過程。
3.找到一種支持。來自家人和朋友的陪伴,是很重要的社會支持。認真地跟家人一起做家務和聊天。聊天的主題可以豐富一些,不要只聊疫情。沒有跟家人在一起的,可以通過電話、視頻聊天等方式跟家人和朋友保持聯繫。
4.進行一項鍛鍊。心情煩躁時,做一遍「八段錦」或自己喜歡的室內運動。現在有一些很好的運動或健身的App,可以跟朋友遠程約好一起鍛鍊。
5.思考一些體驗。思考自己可以從這段經歷中獲得甚麼有價值的人生體驗。
最後,特別難受,自己無法調整時,應當撥打熱線電話或尋求在線心理諮詢。良好的心理狀態有助於提高免疫力、抵抗病毒的攻擊。因此送給大家3句話:試試「5個1」、擁有好情緒、提升免疫力。
楊甫德表示,每天看到各種數據增加,一些人會感到壓力,心理受到一定衝擊,調節方式可以包括自身調節、借助心理援助熱線或網絡調節、到專業機構就診。大家可以通過以下方式來應對壓力。
一、認識了解危機。在經歷非正常的重大事件後,很多人可能會出現心理應激,大概會經歷4個階段:
1.警覺期。主要表現為震驚、恐慌、不知所措,或者腦袋裏面一片空白。
2.消極防禦期。為了恢復心理上的平衡,控制不良情緒,個體會本能地啟動自我保護機制,如會否認、退縮和迴避,或者高度警覺,或者漠視危險的存在,或者控制悲傷的表達。
3.現實適應期。危機事件一段時間以後,人們能夠採取積極的態度面對並接受現實,尋求各種資源努力設法解決當前的問題,焦慮情緒逐漸減輕,自信心增加,社會功能恢復。
4.恢復成長期。多數人經歷了危機後變得更為理性,在心理和行為上變得較為成熟,開始通過一定的途徑獲得積極的應付技巧。
二、面對壓力可以採取一些積極的應對措施。
1.增加對自身狀態的理解度。現在很多的反應是對突發事件的正常反應,要認識到每個人在經歷重大負性事件後都會有一些焦慮、擔心等負性情緒,這些是正常反應,接納並允許自己有這些情緒,並適度宣洩情緒。
2.保持穩定狀態。維持日常的生活和穩定的心理狀態有助於減輕壓力,比如穩定的居所、定時吃飯、按時休息。穩定的心理狀態可以通過一些穩定化技術實現,比如深呼吸放鬆、音樂放鬆、冥想等訓練。
3.採納積極的應對措施。根據國際心理援助準則,採取積極的應對方式,包括規律的生活,獲取良好的社會支持,與信任的人如家人、朋友交流和溝通,做一些自己感興趣或者能有愉悅感的事情。注意要避免消極應對,不要過量飲酒、吸菸、服用藥物,也不要過度工作和過多睡眠。
三、如果自我調節效果不佳,必要時可撥打心理援助熱線或到醫療機構就診。
主持人宋樹立表示,對於目前的疫情,救治工作引起了大家廣泛的關注,也有很多新的探索。目前,一個是克力芝(Kaletra,抗愛滋病藥物)和中藥治療,一些臨床試驗正在收集臨床信息數據,最近還有一個藥物叫瑞德西韋(Remdesivir),多間醫療機構正在就這個藥物組織開展臨床試驗,以及研究藥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隨着疫情的發展,衛生健康委和中醫藥局不斷總結疫情防控經驗,專門印發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目前已經到了試行第4版,這版方案中對一般的治療、重症治療所使用的中藥、西藥都進行了比較詳細的闡述。
王斌表示,在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隨着疫情的發展,公眾很需要心理方面的疏導和積極情緒的應對。為了減輕公眾的心理困惑和不適,我們組織專家已經編寫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緊急心理危機干預指導原則,在這個指導原則中我們提出來普通公眾、居家隔離人員、密切接觸者、疑似患者、確診患者還有一線防疫工作人員,這些不同的群體可能會出現的一些心理問題和如何來干預這些問題。在這些指導原則下,我們的專家還研究討論提出了公眾心理自助與疏導的指南,這個指南指導不同群體來科學合理的進行心理自助和心理疏導,進行自我調節。
為了進一步方便公眾及時得到諮詢服務,我們近日還要求各個省份在原來已經有的心理熱線的基礎上,統籌協調好多部門、多方面資源的心理熱線服務,比如原來分布在教育、民政、社會組織、社工組織的心理援助熱線,把這樣的工作團隊都組織起來,並且加強對這些熱線人員的培訓和督導,把他們組織起來之後積極地為公眾提供規範化的心理援助服務。同時,大家都知道,高校有學生心理諮詢和心理輔導諮詢中心,在疫情防控的形勢下,我們希望高校充分利用心理諮詢和輔導中心,為疫情防控下的學生提供心理危機的干預和諮詢。
在這樣一個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無論是社會層面還是每一個人,保持理性客觀的心態都是非常重要的,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建立起自己的健康免疫力十分重要,一方面要相信我們已經採取的強有力的防控措施定會有成效,另外一方面還要相信自己,我們本來就具備免疫力,保持鎮定,保持樂觀,樂觀自信的內心是最好和最強大的免疫力。
主持人通報最新疫情。2月2日0—24時,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報告新增確診病例2829例,其中湖北省2103例,新增重症病例186例,其中湖北省139例;新增死亡病例57例,其中湖北省56例,重慶市1例;新增治癒出院病例147例,其中湖北省80例;新增疑似病例5173例,其中湖北省3260例。截至2月2日24時,國家衛生健康委收到各省(區、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累計報告確診病例17205例,現有重症病例2296例,累計死亡病例361例,累計治癒出院病例475例,共有疑似病例21558例。目前累計追蹤到密切接觸者189583人,當日解除醫學觀察10055人,共有152700人正在接受醫學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