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聯辦換人】不要用派系眼光看待駱惠寧的任命
臨陣換將、緊急救火、超齡服役、毫無治港經驗……香港中聯辦新任主任駱惠寧的「非常」任命,讓外界對於這個「陌生」的官員充滿廣泛關注和好奇。評論曾用「非常時期,非常之人,非常任命」來形容中聯辦的最新人事調整。
很多人不理解,這位曾經主政過兩個省份資歷深厚但又保持低調,並不為外界所熟悉的地方大員,有什麼特別之處能夠獲得中央的青睞,在已經「退居二線」之後又被重新啟用、擔綱大任。因此,也就有媒體開始聚焦於駱惠寧履歷,試圖從中發現駱惠寧的特殊背景。
在一些媒體的報道中,對於駱的關注再度落入傳統的、不準確的「派系」分析。或說駱受回良玉提拔,是「江派人馬」;或說香港和澳門歷來是曾慶紅的地盤,中共港澳系統多出自他門下;或言駱惠寧和李克強同是安徽人,在安徽任職時與時任安徽副省長汪洋也有交集——李克強和汪洋都被指「團派」大將;或談駱惠寧在青海任副書記期間,又和時任省委書記趙樂際搭檔近4年……
一步一步在中國政壇打拼走上高位,且任職多在窮困事艱之地的駱惠寧,無疑是中共從基礎成長曆練出來的精英人物之一。駱惠寧接近40年的官場生涯,確實與中共現任和前任很多官員有過交集,比如前文所述的中國國務院前副總理回良玉;也曾與現任中紀委書記趙樂際,在青海有過共事經歷;也確實與李克強和汪洋同樣是安徽人,還曾和汪洋在安徽有過共事經歷,但顯然不能因為這些,就簡單的認為他是「某某派」,甚至認為他今天的破格擢用與此有關。如果套用上述分析方法,那駱惠寧有究竟是何門何派的呢?總不能都屬於吧。這種所謂的「派系分析」,顯然已經過時和荒謬的。
更何況,中共今天強調「治理能力和治理體系的現代化」,「第五個現代化」的另一重含義就是告別「封建」的政治思維。中共十八大後,在本屆政府矢志推進的改革過程中,有豐富經驗的職業官僚再次被重用,所謂派系即使有,也在中央權威之下迅速「解體」。習近平的強勢和對於現代化的追求,讓中國政治所謂「主弱臣強」、下不服上、老人干政等負面效應已經消亡。今天對於政治人物的觀察,已經不應該停留在「派系」、「圈子」思路中,作為傳媒和觀察者,更應該關注中國在步入現代政治環境中,對政策的制定、制度的建立以及治理思維的轉變。如果今天還用陳舊的派系眼光來看待駱惠寧的職務變化,是不符合中國今天的政治現實的。
駱惠寧之所以今天能夠超過65歲退休年齡之時再度獲得重用,很多程度上是因為,在香港修例風波漸趨平息,需要通過改革由「亂」轉「治」走出困境的當口,北京委任更符合香港現實發展的官員擔當中聯辦的工作。低調、務實且長於治亂,性情寬厚、温和,有大局觀,是觀察家對於駱惠寧的評價,這也是他今天任職中聯辦關鍵因素。多維新聞之前就曾指出,駱惠寧被調往面臨嚴峻管治危機的香港,顯然是希望以其當年重建山西政治生態的魄力,在實行「一國兩制」的香港,擔負起更具政治挑戰的改革重任,扭轉當前北京治港工作的困境。
當然,也需要認清一個現實,儘管駱惠寧的「特別任命」代表了中央治港思路調整的信號,但是顯然也不能駱惠寧一來就能藥到病除,香港問題是深層次結構性矛盾,不可能因為一個人的到來就一蹴而就的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