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向中共全黨喊話:不能做桃花源中人

撰文:關岭
出版:更新:

1月8日,中共「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在北京召開。中共最高領導人習近平在講話中向全黨喊話:不能做桃花源中人。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必須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最新成果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習近平表示,「我多次強調,中國共產黨人依靠學習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全黨同志要跟上時代步伐,不能身子進了新時代,思想還停留在過去,看問題、作決策、推工作還是老觀念、老套路、老辦法。這樣的話,不僅會跟不上時代、做不好工作,而且會貽誤時機、耽誤工作。這個問題必須引起全黨同志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高度重視。與時俱進不要當口號喊,要真正落實到思想和行動上,不能做『不知有漢,無論魏晉』的桃花源中人!」

按上下文理解,習近平所說的桃花源中人,是指「身子進了新時代,思想還停留在過去」的中共黨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總結大會是中共最高規格的會議。除了習近平,中共其他領導人李克強、慄戰書、汪洋、王滬寧、趙樂際、韓正、王岐山,以及中共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國務委員,最高法院院長,最高檢察院檢察長,全國人大黨員副委員長,全國政協黨員副主席出席會議。中央和國家機關各部門、各人民團體,中央直接管理企業、高校,解放軍等單位負責人蔘加會議。

據中國國家通訊社新華社報道,總結大會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召開,北京設主會場,各省區市和各地級市,地方與軍隊縣團級以上單位設分會場,全國黨政軍縣團級以上領導幹部悉數出席,聆聽習近平的講話。

桃花源中人的典故,出自中國古代魏晉南北朝文學家陶淵明的散文名篇《桃花源記》。陶淵明通過虛構,描繪秦末部分人民躲避戰亂,來到桃花源,與世隔絕,安居樂業,以寄託他的理想,表現出對當時混亂、黑暗的政治現實的不滿。

陶淵明筆下的桃花源中人,由於長期與世隔絕,對外界變化甚至改朝換代一無所知,因此「不知有漢,無論魏晉」。

值得注意的是,在肯定還是否定文革這一重大政治命題上,中共已故領導人鄧小平與中共開國領袖毛澤東發生政治碰撞時,也曾引用桃花源中人這個典故。

1975年1月,周恩來病情越來越重,由鄧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開始全面整頓,糾正文革錯誤,很快就觸動了毛澤東的神經。當時,毛澤東一方面已經看到了文革的錯誤和危害,另一方面十分擔憂黨內否定文革的思想傾向。否定文革,這是毛澤東無論如何也不願看到的,也是不能允許的。

在一次由鄧小平陪同會見外賓後,毛澤東將鄧小平留下,並明確交代鄧小平說,由你主持一個政治局會議,把文革的結論做一下,還是那句老話,「七分成績,三分錯誤」。在毛澤東看來,這正是他和鄧小平繼續保持合作的政治基礎。

可是,鄧小平寧可犧牲自己也沒有接受毛澤東這個建議。他說:由我主持寫這個決議不適宜。我是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漢,何論魏晉」。鄧小平的表面意思是,九年文革他被打倒六年,作為一個世外之人,既沒有參與也不了解文革,沒有資格主持寫這個決議。其真實含義則是他不認同毛澤東對文革的肯定。

鄧小平自許「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是引用毛澤東的原話,當時,毛澤東曾將復出的老幹部比喻為桃花源中人。1975年11月13日,毛澤東在關於打招呼的批語中寫道:「過去只有河南同百分之八十的縣委書記打了招呼,所以沒有受衝擊。在多數人身上覆雜一點。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漢,無論魏晉。要估計這種情況。一些老同志打個招呼,如周榮鑫、李昌、胡耀邦、胡喬木、劉冰、李井泉等幾十人也要打招呼。」

由於鄧小平完全不讓步,很快就被停止大部分工作,專管外事。1975年底毛澤東更是發起「反擊右傾翻案風」批鄧。此後不到一年,毛澤東逝世,文革終結。不久,鄧小平復出,領導和主持起草著名的歷史決議,徹底否定文革。